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零九章 工业投产,家兄朱由校,北城二千,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唉……”毕懋康叹了一口气:
“也只能这样了……”
说罢、他继续带着门下的博士,按照朱由检的课题进行别的研究,而王徵见他这模样,只能摇了摇头,返回了自己的工业研究所。
二人不知道自己讨论的火器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有多么恐怖,而讨论也无疾而终。
倒是在他们讨论的同时,军备院的塘骑带着写好数据的信纸前往了燕山。
出了门头沟,塘骑眼前是热火朝天的路基建设工地,数万工人从门头沟排到了京城门口。
原本的驿道在府道和铁路的路基面前,显得像是一条小巷。
塘骑看了几眼,随后便继续策马向着燕山奔去。
一路上他换马不换人,经过六个小时的奔袭,最后当他将加急送到燕山县大定宫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
王承恩没有把朱由检叫醒,因为白天他们兄弟二人才去山里游猎。
就这样平稳的渡过了一夜后,当卯时朱由检醒起来后,王承恩便在安排杨媛爱她们准备帮朱由检沐浴的同时,将军备院的加急递给了朱由检。
纸上的内容和军备院研究出的数据内容差不多,而朱由检看到后便说道:
“日后军备院的消息送来,第一时间交给我,不管我在睡觉还是干嘛。”
“是……”王承恩乖乖应下,但他也知道朱由检没有生气。
“造价二千三百两,比之前的要多……”
朱由检看到了机车的价格,略微皱眉的同时,只是感叹了一句,但紧接着还是看向了王承恩道:
“六个蒸汽机工厂的建设如何了?”
“目前已经搭建起了厂房,但机器需要等军备院先生产出十台工业蒸汽机,然后用这些工业蒸汽机来制造新的工业蒸汽机。”
“军备院之前给出的情况是,十台工业蒸汽机和手工匠人制造的情况下,六个工厂大概在三年后能全部装入工厂,四年后达到预计的生产数量。”
六个蒸汽机工厂,代表的是每年六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千八百台工业蒸汽机和六千台农用蒸汽机。
然而万事开头难,工厂不是说有钱有人就立马可以全面生产的,还需要时间来累积机器。
“慢慢筹备,等京门铁路和京津铁路通车,我要立马见到这两条铁路投入使用。”
“是……”王承恩连忙回应,而朱由检继续看向了自己手中的资料。
第四版蒸汽机的出现,代表的不仅仅是蒸汽机车的爆发,还有蒸汽船和拖拉机等各种机器的进步。
【预估九千料蒸汽机船数据:时速六十里左右,载重五百万斤,预估两千马力,每个时辰消耗一万六千斤煤炭,十二万斤水。】
【预估:九千料蒸汽船只可以装载两百万斤煤炭,续航七千六百里,同时运载三百万斤货物,船只造价约两万四千两】
蒸汽船只需要增添许多设备,因此九千料船只的造价翻了数倍,这点朱由检很能理解,但他发现王徵的预估里有错误存在。
想到这里,他拿着数据纸走出卧房,披散头发的走到书房。
王承恩一直跟在背后,眼疾手快的上前研墨,磨好之后,将朱由检常用的毛笔取出递上,而朱由检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一本空白奏疏,沾墨写上了自己的建议。
他发现王徵在蒸汽船只的装载量上,没有设计出一个水循环和水收集系统,也没有将水作为燃料储备。
或许王徵等人是觉得,人在海上根本不需要担心水的问题,但朱由检很清楚,眼下第四版的蒸汽机是无法使用海水的。
大明越过了“往复式蒸汽机”,进入了“多胀式蒸汽机”,而这种蒸汽机内部压力很高,如果使用海水来充当蒸汽动力,那么海水燃烧后会留下大量杂质,最后引起蒸汽系统的爆炸。
这种情况下,大明需要在蒸汽船只上常备一个“海水淡化系统”才行。
这个系统也不难,无非就是用船只上的火炉煮沸海水,在加热海水的同时产生水蒸气,随后冷却凝结就可得到纯水,这是东西方早就有的日常生活经验。
因此,朱由检给王徵等人研究蒸汽机船的提议就是,船只需要准备一个燃烧海水,收集水蒸气的装置,另外留出三分之一的载重来储存纯水,减少煤炭的重量。
续航七千五百里,这对于大明来说有些过剩了。
对于朱由检来说,蒸汽船只补给路线就那几个,从大明到瀛洲南部,再到瀛洲北部,然后顺着暖流前往北美阿拉斯加湾再补给一次,最后南下抵达旧金山、洛杉矶一带结束旅程,踏上归途。
一百万斤的煤炭,需要燃烧八百万斤水,才能达到三千八百里的续航里程,而大明的木船只能装载五百万斤。
船只三分之一装水,也只能满足蒸汽机运作十二个时辰罢了,所以得弄出一个水蒸气回收的装置,搭配上“海水淡化”的装置,基本可以满足船只远航三千八百里。
不过这么一来,就只有二百五十万斤能用来载人和运货了。
写完这部分,朱由检停下了动笔的行为,扶额呼出一口气后,又看了一眼关于拖拉机的预估。
拖拉机的预估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原本两千斤的重量经过反复试验,已经降低到了一千三百斤,加上蒸汽机性能优化,成本价降低到了一百三十两。
王徵认为,如果能将拖拉机的重量降低到一千斤,那成本会降低到一百两,但那是拖拉机的马力会骤减,一天十二个时辰或许连十五亩地都无法耕种。
朱由检看了过后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一百三十两,一天二十亩地的数据他已经很满意了。
眼下大明要做的不是设置许多要花费很多精力的课题,而是先把他留给军备院的一些较为简单的课题解决。
一百三十两一台蒸汽拖拉机,在半个月的农忙期里,它能日夜不休的耕种三百亩地。
地形就决定了,这样沉重且无法移动的拖拉机,只能在大平原施展手脚,而云贵、两广和闽浙等地就十分困难了。
朱由检想做的就是先建厂生产,同时对东北的建虏用兵。
把建虏覆灭之后,用拖拉机来对东北、旧港进行开发。
华北和西北就别想了,东北顶多是苦寒而导致作物亩产降低,但华北和西北是大旱绝收。
大明的东北地区有近六亿亩待开发平原,使用蒸汽机来开发当地,同时对旧港进行开发,这么一来大明就能有一南一北两大粮仓了。
清末闯关东,四千万百姓用双手在六十年的时间里,开垦出了近两亿亩耕地,那蒸汽机一旦作用上东北,东北的耕地数量会节节高升。
小冰河低温粮食减产无碍,哪怕关内亩产两石,东北亩产七斗,那东北也能用数千万亩耕地来反哺北方。
朱由检布局东北已经十年的时间了,而辽东的人口也进一步增加到了七百万人。
眼下辽东的耕地已经十分紧张,移民会扰乱当地,而想要把移民释放到北边的大平原,就得先解决当地潜在的军事威胁。
一旦大明将拖拉机作用于辽东,大搞宣传,然后覆灭建虏,再开出举村北上发放拖拉机,并且免除田赋的政策,那不用朱由检催赶,百姓自己会选择。
三年时间,都足够辽东那一百多万户再诞下数十万人了。
人多嘴多吃饭的就多,不迁移还得步土地兼并的后尘,等家里有了孩子生活变差,他们自然会北上。
想到这里,朱由检有些觉得,六千台农业蒸汽机有些少了。
“还是产能不行,只能等着时间熬……”
叹息一声,朱由检将写好的奏疏递给王承恩:“送去军备院给王徵,另外再派人在天津一代建设……”
朱由检顿了顿,随后才说道:
“建设“大明船舶研究场”,划给军备院管理,调动当地的大沽营驻守。”
“是……”王承恩行礼应下,而朱由检也继续说道:
“自行车,怀表、钟表等工厂可以加快速度了,蒸汽机工厂的工业蒸汽机制造出来后,第一批送往这几个工厂,然后送往南场织造局。”
“另外,准备一下新政,在工部新设环卫局,设郎中一名,负责管理天下环卫工。”
“环卫工负责打扫县城,日工钱按照各地最低来算,招募一些老妇和老者来打扫街道,按照每县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来招募吧。”
城市卫生问题,朱由检早就想解决了,当年的北京南城可是让他无从下脚。
之后增设兵马司和衙役后,城池卫生一直由他们负责,这有些分散精力了。
许多老妇是家庭小作坊的主力,如果大明把第四版蒸汽机运用到市场,那无疑会影响到她们的生计。
工业化要走,但百姓的生计也得照顾到。
以最低工价来招募环卫工,解决几十万老妇老汉的生计,这算是朱由检出的惠民政策。
即便工价很低,但毕竟有了一口饭吃,况且明代的环卫工也没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垃圾需要应对,大多就是泥土、粪便、油纸之类的东西,工作并不难。
朱由检派人问过京城养济院的一些孤寡老人,他们大部分也不想吃朝廷的这碗救济粥,但奈何出了养济院也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们,想打工都没个去处。
眼下大旱退缩三年,朱由检还有两年半的时间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等大旱卷土重来,那他就焦头烂额,顾不上这些了。
“奴婢告退……”
面对朱由检提出环卫局的想法,王承恩倒是没有说什么,直接应下退了出去。
在他退下后,一份份奏疏便发往了京城、军备院各地……
第二更估计是晚上八点左右
(本章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