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四具石人,中国UMA神秘档案,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人烤干了外面的冲锋衣,休息了一会儿后就出发了。
沿着河岸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需要先穿过一个开凿出来的门洞。
这门洞高约两米左右,呈弧形,更像是地主老财家的月亮门。
走近后观瞧,这扇门是直接掏空了一块巨型岩石,修筑的手艺很是高明,平滑整齐。很难想象在古代,手艺工匠只是借助落后的工具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就连老吴这样的门外汉都摸着墙壁感叹了一句:“唉,还是咱老祖宗牛逼啊!”
我们穿过了月亮门,里面是一条平整的道路,两边是用巨大的石条搭建好的,砖石接缝的地方用铁汁浇筑,坚硬无比。
瘦猴儿快走几步,抚摸着石墙,说道:“三位,错不了啦,这里的确是一座唐墓。”
“你咋知道的,你跟躺里面的那位认识?”老吴打岔。
瘦猴儿笑了:“吴爷,您真是高抬我了。我祖上要有这么阔的亲戚,还至于混得这么惨吗?”
这俩人侃起大山来没完没了,我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瘦猴儿清了两下喉咙,像是一位教书的老师,开始耐心讲解了:“这个古墓啊,是一门学问。比如东晋的郭璞写过《葬经》,北宋的吕大临那更是不得了,写了一本《考古据》,那算是考古界和倒斗界的祖师爷啊。”
瘦猴儿肚子里的墨水不多,但提起这一行,他说得头头是道。
“您三位细琢磨一下,这一行都值得出书了,那学问还小得了吗?古人对墓穴,相当看重,每一朝每一代,都各有不同。比如前面遇到了翻板石,还有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铁汁浇筑砖缝儿,都是唐墓才有的特点。这玩意儿,结实得很,就算用炸药也未必能炸开。”
一听说这里是盛唐的古墓,老吴兴奋异常,一抹鼻子:“猴子,有你的呀,真让你吴爷长见识了。里面应该有唐三彩啥的吧?”
“那是呀,这东西肯定少不了。不过吴爷,猴子劝您一句,唐墓可不比一般的古墓,暗道机关特别多。而且这里是在一个山里面,古墓的规模可想而知。躺里面的那位一定是个唐朝的王公贵胄。我们可一定小心。”
“这你放心,你躲在吴爷后面,有啥事,我罩着你。”这死胖子,翻板石落下来的时候还说要走,现在却急着要进主墓室。
对于老吴的吹嘘,我向来不会当真,而是看向了梅若裳:“你说的那个双鱼玉佩,会跟这里扯上关系?”
我有一种深深的怀疑,总觉得那双鱼玉佩既然可以复制出人来,唐朝就等于有了“撒豆成兵”的法术,又怎么可能被朱温所取代?
梅若裳说道:“还记得古棺女尸吗,身上穿金戴银,绝非普通百姓的身份。刚才河水莫名其妙上涨,这里的地下河说不定与外面的黄河源出一脉。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将古棺女尸冲到下马村。没准儿就是从这座古墓中冲出去的。”
分析得有点儿道理,反正都已经到了这儿了,也只能接着往前走了。
抬头看看头顶,那只金丝猴不见了去向,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去。
我们沿着这条墓道往里走,这回换做我和老吴走在前头,瘦猴儿和梅若裳跟在后面。
走了大约十几分钟,眼前的路突然断了,脚下的地砖下陷,前面又是一条河。
只是河道被挤在了两面墙的中间,只有三四米宽,但是河水浑浊,看不清楚有多深。
在河面之上,有一座浮桥,历经千余年,早已残破不堪。甚至有不少木板已经被虫子驻烂了。
“啥意思啊?”老吴茫然,“有条河在这儿,明显是不想让咱们过去啊,咋还有个桥呢?”
瘦猴儿被先前河里的怪鱼吓出了心理阴影:“我说……咱们是不是得掂量掂量,瞅着这桥够呛啊。要是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了,里面再有细苗条,咱们几个都得交代了。”
我用手电光照射了一下平静的河面,泥浆一样的浑浊,无法看清楚河里的情况。
梅若裳忽然说道:“这里我最轻了,我去试试。”
她刚一迈步,我就拉住了她:“逞什么英雄啊,三个大老爷们儿在这儿呢,让你上去像什么话?”
瘦猴儿怯生生地望着我,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我去?”
我把身上的负重都卸了下来,找出了一个登山绳绑在了腰上,将绳子的另一端塞到瘦猴儿的手里:“还是我来吧,你们一见情况不对,就赶紧把我拉回来。”
“哎。”
我右手握着工兵铲,左右举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浮桥。刚一上去,这浮桥就猛地一沉,我的身体毫无征兆地晃了两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