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执着,中国UMA神秘档案,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蒋奕礼的声音压得很低,脸上挂着神秘的笑。
这种笑容令我很不舒服。和老吴他们出生入死,去了这么多的地方,也见过不少诡异的生物。别说什么红色的蠕虫了,你就算说古墓里突然诈尸出现了鬼,我都相信。
蒋奕礼见我不答,还以为我感到困惑呢,直接说道:“死亡蠕虫!”
他“嘿嘿”笑了两声,但是脸上的笑容又很快僵住了。可能他原本以为说完后我会跟着一起笑,但是见我并没有反应,他反而觉得很诧异:“你没听说过?”
我茫然地摇摇头。
蒋奕礼兴奋地又从凌乱的书堆里找出了一本书,快速地翻动了几页,然后拿给我看:“看,这是1926年出版的《追寻古代人的足迹》,作者是一位美国的探险家,名字叫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这个人可不简单,曾担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
这本书拿在手里,我第一感觉便是破。纸页泛黄且发硬,这么多年过去了,变得很脆,用手轻轻一摸就怕纸页会碎掉。
我小心翼翼地检读着上面的文字,根据上面的描写来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的怪虫出没。他们是典型的环节动物,会喷射出腐蚀性超强的剧毒浓液,而且可以从眼睛里放射出强烈的电流。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瞬间昏厥或者毙命。随后,这种怪虫就会将猎物吞噬掉,当地人成为“死亡之虫”。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没有见过这种怪虫,可是当地人对于死亡蠕虫的存在没有丝毫的怀疑。在我这一路上所遇到的目击者中,他们的描述惊人的一致。我与当地人,无论是牧民还是官员,他们大多没有见过,可是当地的重重蛛丝马迹又足以证明它的存在。
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来看,老美的话并不能轻信;但既然这些言论已经出了书,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了权威性。加之我最近这一系列的离奇遭遇,我也更愿意采用一种激进的态度。
看完了这上面的记载后,我轻轻合上了书:“蒋教授,你刚才说,你遇到的那种虫子只有手指大小,可是书上又说,这种死亡蠕虫的体型巨大……”
我还没有说完,蒋奕礼从我手里拿过了那本书放在了桌上:“这个我有想过,我现在想听听你的想法。”他见我并没有嘲笑他看似荒唐的经历,感到了一丝的惊喜,语调很轻松。
我如实说道:“幼虫?”
“嗯,所以我认为,我们准备好武器还是十分必要的。”蒋奕礼又喝了一口水,双手捧着搪瓷缸子继续对我说道,“阿城那一次的经历太惨痛了,十九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我看着面前这位权威的老教授,他的眼神中出现了一点点的凄楚。但这种眼神转瞬即逝,他凝望着门外的天井,眼神中重新恢复了光彩:“不过这回不一样,我们准备齐全再出发,相信一定可以的。”
“你没想过……放弃吗?”我忽然说道,因为我觉得不管通古洛是什么,不管它有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都只是毫无逻辑的传说而已。
蒋奕礼半张着嘴巴,扭头看着我,眼神困惑不解。
“哦,我的意思是……已经死了这么多人了,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您也说了,史料常常出错。”
蒋奕礼怔然了半晌,忽然开始低头苦笑了:“放弃?我也有想过呀,放弃……放弃了这一切,就意味着我以前的辛苦全都付之东流了。那十九个人里面,有我的学生,有我的同事,甚至还有我的爱人。我放弃了,他们会瞑目吗?”
我没想到当年的那件事,就连蒋奕礼的爱人都牺牲了,当下哑口无言。
蒋奕礼的身体轻轻抖动着,他坐下来,接着说:“那十年浩劫,我被他们打过,也被他们批斗过,但我始终没有服软。为什么?我为的就是找到通古洛,我要给所有人一个交代,我要证实我的清白,我要让牺牲的人瞑目!”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到最后一声几乎是喊出来的。
我缄默了,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搞科研工作的都是这样。他们身上仿佛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
想想也是,我以前在林场工作的时候,也曾见过一些科学家。科研工作不比其他任何的工种,他们可能花费数十年如一日地去追求一个科学结论,皓首穷经,甚至可能穷尽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