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章 乡试之笔落惊风雨,大自在逍遥天子,我看青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不中亦不远矣。”
“他是眉山陈家人,陈家在我们蜀中也是有名的大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了四五代,虽然是行商贾事,历代的家主虽然没有进士,却最起码都是秀才出身,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举人。如果不是血脉单薄,一直都是一脉单传,传承的时间又太短,说不定就真能和那些江卿之家相提并论。”
“不过,他身世也颇可怜,据说他幼时父母双亡,难得是他却愤读书,闭门自学十年,不曾出过一次家门,直到去年我蜀中的锦江书院开门招生,他一举考了进去,然后第二年第一次下场,就将小三元纳入囊中,虽然时日不长,名声尚浅,但知道的都极为称赞欣赏。”
“原来如此,当真难得,他没有了双亲的教养,家中又有着数不清的钱财,居然还能如此刻苦,向学之心,远胜常人。”每听一句,江源便点一次头。
最终在他心中陈浮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心思坚定、刻苦求学、不受身外物滞累的高洁少年形象。
“敢问大人,您为何确定那些青年才俊就在您指的那几处地方。”在一旁的监临官瞅到了时机,见缝插针道。
微微自傲一下,便有好心的同考官为这位第一次监考的官吏解释:“人的文学才识有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坐立起卧,皆有气势,这位大人是习武之人,想必看到那些高手,不需要和对方交手演练,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分辨出来?”
“这是当然,习武之人,气势与常人截然不同。”
“我们读书之人也是一般,只不过平日里比起武人气势外放,文气就要潜隐深藏,只有写文章或者那些大师开坛讲学的时候,心无杂念,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才会完全显露出来,这时候如果文思之气深厚的人便能够心有所感,江大人乃是一朝传胪,更是得了文老相国的真传,学问精深,远胜我等,自然而然能够看到考生们的文思之气。只不过,我们比不上江大人,只能隐约感觉,还真的对这些不太清楚。不知江大人看到了什么景象,能否给我们讲解一番?”
“不错,这位大人所言不虚。”赞赏地看了这位同考官一眼,江源继续为监临官开口解释,“上古之时,前贤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这其中描绘的便是文字学问的力量,还有前朝杜圣称赞谪仙人李青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表示因为他看到了谪仙人写诗落笔时的文思之气,李青莲出身蜀地,杜圣也曾经在这锦城草堂之中隐居,这一诗你总应该听说过吧。”
看到对方连连点头,江御史满意一笑,继续看向那三处,欣赏之意溢于言表:“我读《汉书》,看到孟坚评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又曾和洞明同朝为官,对于蜀中文家也颇为了解,你看那学舍俨然,风雨不动,果真是将杜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读到了骨子里去。文翁教化,能够延续千年,真乃难得。还有那个苏过,眉山三苏的名声,哪个读书人不曾听闻,自苏味道以来,苏家历代才子不绝,尤以东坡为最,赤壁两篇,字字珠玑,哲理无尽,这个苏过小小年纪,不经贬谪,不经生死,就能对这赤壁赋有所领悟,更是难得。”
“那么那个陈浮生呢,他又怎么样?”听得津津有味的一众考官急忙开口。
“这你们倒把我难住了,”江源摊摊双手,“这个陈浮生之前想必是在用心琢磨,不曾动笔,是在那两人文章写了接近一半的时候才插入进来。现在他的文章气象还未形成,就连我也看不出来,不过气魄之大,决不输于两人,我听你们说,他父母双亡,之前全是自学,学问精深,居然也能和家学渊源的苏文二人相提并论,实在不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