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干得漂亮
芝麻年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七章 干得漂亮,黄金年代,我带飞全家,芝麻年糕,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本《中国妇女》书海周中学的图书馆里没有订阅,作为从建国前就有的妇女期刊,杂志内容除各种新妇女思想之外,还有一些各行业女性人物的照片。
那些妇女穿着的衣服,是现在潮流最前沿的服装。
梁书弗宝贝得将杂志揣进自己的书包,生怕压到一点边角。
杂志上刊登着几张妇女照片,她拿回家后准备将上面的服装款式,一件件全部描画下来,给母亲做参考。
现在家里那匹哔叽布已经做出了4件外套,又订出去了1件,剩下的布料最多再做4件,军绿棉布做了1件裁了1件,黄棉布做了1件送干奶奶,剩下的暂时还没开张,不过她有预感这两块棉布很快都会被订出去。
不说干奶奶和苏姨已经把她们的产品带到了县城,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她们定的价格放在海周乡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虽然十里八乡和她母亲一样在家接点缝纫活的人不少,但短时间内很难和她母亲竞争。
首先母亲的手艺在整个乡里排名没前三,也有前五;再者两匹棉布都是经典织法,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颜色,下至三岁小孩,上至六十大爷,男女老少皆宜。这年头布料难得,母亲的手艺又好,价格还比店里的便宜几块钱。
所以乡下接私活的裁缝没她们的布料和质量;裁缝店里倒是有这样的布料,可做成同样一件衣服出售,要贵上好几块。
根据以上情况,接下来两匹棉布要是没人来量身定做,梁书弗也会让母亲按照常规尺码,在元旦前做出来。
元旦和新年,是两个销售旺季,一来大家要讨个穿新衣的好彩头,二来那时候队里会给社员算工分,大家手里都有点钱,衣服摆着根本不愁卖。
等母亲做完这三匹布后,名声也算真正的打出去一点,那就要趁着着东风继续发展。
上周她去乡里的供销社,高喜德还告诉一个消息,等过完年他就要调回县城去了,不过不是去坐办公室,而是县里要成立一家新的分社,调他过去当负责人。
他还谢了梁书弗一件事,那就是把周玲这个能干的女同志介绍给他。
高喜德去那家新办分社,除了要招两个新员工外,还可以从整个县城的售货员内挑人过去。
梁书弗给他介绍的周玲,刚好成了第一人选。
之前梁书弗在高喜德面前提了起了周玲,之后她没有关注。
后来去县里供销社买针线的时候,周玲特意和她感谢过,说在每周开大会时都会遇到高主任,两人谈了谈工作理念,十分投机。
周玲姐机灵,有野心有闯劲,看到机会不放过。
但她没想到两人这么快成了工作伙伴。
等高喜德调回城后,她在县城的供销社也算有人人脉了。
县城里工人兜里有钱,消费能力强,县供销社里的东西种类比乡里的多,损耗品也会更多。
有了高喜德和周玲的关系,她总能买到一些。
梁书弗带着杂志回家的时候,就见臧金宝又从她家出来,看到她后还皮笑肉不笑了下。
“哎哟,我们梁家的大才女回来了。”
梁书弗笑笑,没有接话。
臧金宝一拳打在棉花上,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这人穷了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连老师的钱都赚。”
说着就扭着肥硕的屁股走了。
“书弗,回来了?锅里焖了红薯,可甜可糯了,快洗手来吃。”
孙秀芹从已经盖上了一面柴草墙面的灶房里探出头来。
梁书弗走进去,看母亲揭开锅子,一股香甜的红薯香扑面而来,里面大约有七八个红薯,每个个头都不小。
孙秀芹用一根筷子戳在锅子里的一个碗口大小的红薯肚上,确定已经完全软烂,将它夹起来放在灶台上凉下。
“快尝尝。”
梁书弗的手指头上有一层厚皮,都是她干农活留下的。
她不怕烫手,直接抓起还在冒着白烟的红薯,不撕皮就咬下一大截。
“嗯,真香。”
梁书弗每天午饭都是自带的铝饭盒,里面装一些糙米,用学校锅炉房内蒸熟,这样就是冬天也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不过她只有一个铝饭盒,那还是妈妈在厂里上班得到的先进奖品,所以没有办法带菜。
她在课桌肚里放着一个咸菜疙瘩。所以她每天的午饭都是咸菜疙瘩配蒸的米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