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文和,你的事曝光了!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章 文和,你的事曝光了!,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贾诩这人,我们不能简单的用道德来评价他,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
他追求功名,但是却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似乎都没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选择只从实用主义出发;他冷眼看待各方势力的兴起衰落、天下局势的变幻沉浮;他尽情的施展自己的谋略才华,最终在天下三分、局势稳定后,成功的退隐幕后,平稳的度过晚年岁月。
他浑身闪耀的智慧光华,穿越千载的历史长河,依然值得现在的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感悟!
如果我们从正史角度来看,单独三国这段历史也足够的精彩,造物主彷佛已经对东汉后期压抑沉闷的历史非常不耐烦,一股脑儿的把英雄人物往东汉末年丢。
所以才成就了三国时期一个又一个智慧碰撞的瞬间、一场又一场经典对决的战役,文韬武略的曹孟德、万夫莫敌的吕布、大器晚成的刘玄德、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算无遗策的郭嘉、风雅俊秀的周瑜、高深莫测的司马懿等人共同绘就了这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不过我们今天来浅聊一下为何贾诩能被网友们称为“乱国毒士”、“覆汉文和一计足以”。】
“这怎么可能?天幕此言夸张了啊!”刘彻是一百个不信,怎么会有人一计亡灭四百年的大汉?
汉室龙威犹存,不可能被一计给搞垮的。
你可别骗我,朕之前看天幕咱大汉可是一点点灭亡的。
许都里。
曹操深思着难道当初大家都在传的李儒火烧洛阳城这等惨无人寰的计策也是贾诩在背后出的吗?不应该啊,文和先生平时看着不像那么没底线的人。
荀攸笑道:“生在乱世,活命便是最大的奢侈。一切的计谋都是在为自保作打算,攸也许知道文和先生的内心了。”
贾诩并不在此地,平时开会的时候贾诩也不在场,他现在主要做的是世子的老师,曹丕的幕僚。
但是他的身上也挂着魏国朝廷的职和汉朝的职,魏王曹操开大会的时候还是会到场的。
“文和先生出身西凉。”
荀攸此一出,堂中众人有些不解,这关文和先生出身何事?
荀攸没有解释,因为说出来并不好听,有点冒犯人了。如果主公一人想知道倒是可以讲一下。
自从前汉武帝立河西四郡之后,大汉便扎根在西北逐渐发展经营了起来。
而后汉以来,汉室衰落,西凉再不复旧日繁华,不仅人烟稀少,就连世家也纷纷内迁,久而久之,西凉文脉也更衰落,而留在西凉不愿迁往内地的世家更是败落。
贾诩可是武威贾氏出身,西汉长沙相贾谊的后人,当年也是显赫一时,可到了如今桓灵之朝,别说贾氏,整个西凉所有的世家绑起来,还没有汝南一家尊贵。
汝南颍川世族乱世求名、求千秋立业之名,家大业大。
然而贾诩身后既没有一个天下著名的州望也没有底蕴深厚的家族,拿什么保命?
此时世子府里,贾诩如坐针毡,对面世子爷的目光太吓人了!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公元147年出生,在文人谋士圈子里,属于大哥级的年龄了。
有以下数据为证:贾诩比敌对阵营的诸葛亮大三十四岁,比己方阵营的司马懿大三十二岁。
鬼才郭嘉比他小二十三岁,有“王佐之才”之誉的荀攸比他小了十岁,这些后世知名的顶级文人精英至少在年龄层面,都要称呼一声贾诩老大哥或者大叔了。
出生于国家的偏远地区,远离文人聚集的中原之地,因此贾诩少年时的经历在史书上鲜有记载。
只有当地的一个叫做阎忠的名士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贾诩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他被举孝廉做官时因病返乡的途中,贾诩一行数十人遇到了叛乱的氐人。
这些氐人蛮横无理、残暴非常,将贾诩一行的钱财打劫一空后,还将他们五花大绑押回了自己的部落。
被押至氐人部落不久,贾诩让看守他们的人找来了部落里的首领,底气十足的说道:“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伤害我,我家家财何止万贯,一定会用重金来赎我的!”
氐族首领一惊,段公的大名远近谁人不知。段公真名叫段颎,是从武威走出去的军中狠人。
曾经担任并州刺史、破羌将军等官职,率军与羌人作战一百多次,杀死数万羌人,因此段颎在边境少数民族心目中相当具有震慑力。
权衡一番后,这位氐族首领决定卖段公一个人情,放贾诩回去,万一惹恼了那位活阎王,那真是大祸临头了。
事实上,贾诩哪儿是什么段公的外孙,这完全是他的脱身之计,就这样,贾诩凭借着机变和智慧转危为安。】
“贾诩先生自小便表现出了不凡了啊!”曹操看到这里也不由得赞叹道。
不管贾文和之前还是日后做出了什么事情,但是他在我这里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为我曹氏出力,孤就不会亏待了他。
“如果这也能被称为乱国毒士,倒是不可能!”
“贾诩先生应该是日后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吧?”
【此时的凉州是军阀董卓的地盘,不久贾诩便在董卓军中任职。
“十常侍之乱”爆发后,大将军何进为了彻底铲除宦官势力,便外召董卓率军入京。
董卓入主洛阳后,把持了朝政,为了便于自己更好掌控局势,后来更将都城迁往了长安。此后他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为,最终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弹,后为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所杀。
王允等人准备大肆清算凉州军的举动,让凉州众将领人心惶惶,准备各自逃亡。
这时候,贾诩站了出来,他对领头的将领李傕、郭汜说道:“听说目前长安城中掌权的大臣准备将我们凉州军斩尽杀绝,现在各位将军准备抛弃士卒私自逃跑,估计跑不了多远,一个亭长那样的小官就能把你们抓住。”
“我看现在不如率军西撤,沿途收拢兵士,然后掉头攻打长安,为太师报仇。如果能够幸运的取得成功,则可以用尊奉国家社稷的名义来征伐天下,如果没有成功,那时候再逃走也不晚!”
贾诩的一席话既打出了为董卓报仇的感情牌,又将打下长安后能取得的巨大权力诱惑摆在了众将面前。
同时,又将事情失败后的退路都考虑好了,论劝人造反,我只服贾诩。
众人被他一番鼓动,立马便依计行事,结果凉州军的彪悍善战还真不是吹的,虽然长安城城池坚固、防守严密,但是在凉州军的猛烈攻击下,城内守军意志开始崩溃,最终有人开启城门放凉州军进了长安城。
吕布等人兵败撤走,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等被凉州军杀害,长安城一时间腥风血雨、动荡不安。
凉州军控制长安城后,李傕、郭汜等人自然都有了高官显职,对于贾诩的功劳,他们自然不能忘记,因此准备封他为侯,被贾诩拒绝。
又准备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还是果断拒绝:“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和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贪慕虚荣,但是这对朝廷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