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诗意栖居,异域使命,自在飞花1,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走着走着,众人来到了一座小山坡前。山坡上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条蜿蜒的石径通向山顶。彭宇提议道:“咱们登上山顶,俯瞰一下这沧浪亭的全貌如何?”
众人纷纷响应,沿着石径拾级而上。山路虽不陡峭,但两旁的花草树木繁茂,不时有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为众人引路。
登上山顶,一座小巧的亭子映入眼帘,名为“看山楼”。从这里俯瞰,沧浪亭的美景尽收眼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水环绕其间,假山、怪石、花草相互点缀,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哇,没想到从这里看下去,沧浪亭竟如此美。”乌质勒不禁感叹道。
狄景辉望着眼前的美景,诗兴大发:“青山绿水间,亭台楼阁立。清风拂面来,诗意心中栖。这沧浪亭,真是让人陶醉。”
袁从英微笑着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他们在这园林中寻找灵感,抒发情怀。这沧浪亭,见证了多少文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
彭宇介绍道:“据说,当年欧阳修听闻苏舜钦建了沧浪亭,还专门写了一首《沧浪亭》诗相赠,其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佳话。”
乌质勒好奇地问:“这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狄景辉解释道:“清风明月本是无价之宝,苏舜钦却只用四万贯钱就买下了这片能享受清风明月的地方,一方面是说苏舜钦买园的机缘巧合,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沧浪亭这一绝佳景致的赞美。”
众人在看山楼上稍作休息,欣赏着美景,感受着沧浪亭的诗意氛围。此时,阳光渐渐炽热起来,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金色的光芒,为园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离开看山楼,众人又游览了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等景点。在明道堂,众人感受到了当年文人讲学论道的庄重氛围;在五百名贤祠,看着墙壁上镌刻的历代贤人的画像和事迹,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进行了一场对话。
“这些贤人们,为姑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狄景辉看着墙上的画像,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袁从英点头道:“姑苏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名城,正是因为有这些贤人的传承与弘扬。这沧浪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姑苏文化的重要载体。”
乌质勒感慨道:“这次来沧浪亭,让我对姑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文人精神的魅力。”
彭宇笑着说:“是啊,这沧浪亭的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沧浪亭的飞檐上,为其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时,四人带着满满的收获,缓缓走出了园林。沧浪亭的清幽古朴、诗意氛围,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在回去的路上,他们依旧回味着在沧浪亭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姑苏园林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和文化震撼。
标题:《沧浪亭:探寻姑苏园林的诗意栖居之所》
标签:园林文化、历史典故、文人精神、清幽古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