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田马交锋狙击高盛
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田马交锋狙击高盛,我居然成了资本家,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的心脏地带,2004年的夏日弥漫着紧张与诡谲的气息。做这种高风险项目,最令人胆寒的就是股票一上市便遭遇暴跌。而田毅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三位一体”的凌厉攻势,试图掌控局面:借助主流媒体来大造声势;通过在8家营业部部署精妙的算法,进行程序化交易以实现护盘;甚至还安排实体场景震慑,让留学生在特定场合进行表演,以此来影响市场情绪。这种前所未有的组合拳,彻底打破了传统坐庄模式,巧妙地将市场情绪融入到操盘体系之中。
舆论炸弹:重金购买报纸头条,《南华早报》推出了特刊,上头赫赫写着“中国社保基金拟增持平安”,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技术陷阱:在23家券商系统里,他们悄无声息地植入了程序化买单程序。一旦股价跌破10港元,系统便会自动启动扫货。
心理战术:田毅还雇了一群留学生,假扮成财大气粗的中东土豪,在港交所VIp室里用阿拉伯语大声询价。他们那夸张的手势和自信满满的神态,引得旁人纷纷侧目,仿佛真的有巨额资金即将涌入平安股票。
高盛这个金融界的老牌玩家,行事风格却总是喜欢做空、抛售,还设计了股票暗池。田毅通过系统扫描,发现高盛已在新加坡建立了平安股票暗池,上次是与高盛承销团合作,而这次自己单打独斗,难免会出问题,当务之急必须得见马明哲。
太平山腰,云团低垂,仿佛触手可及。马明哲站在办公室里,扯松了紧绷的领带,眼神凝重地盯着中银大厦玻璃幕墙折射出的暗金色夕阳。办公桌上静静地躺着三份传真:高盛调降评级报告、田毅的见面申请,还有汇丰连夜发来的做空预警。
“马总,田总到了。”秘书的话音还没落,田毅就夹着雪茄大步推开了红木门。他脚下的鳄鱼皮鞋重重地碾过波斯地毯上绣着的貔貅纹样,发出沉闷的声响。“高盛那群洋鬼子要把平安股价腰斩,马总,你也不想公司就这样被汇丰控制吧。”田毅一开口就先声夺人,他心里明白,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拖沓。而且平安还有国资背景,一来就谈家国情怀这招道德绑架,能让自己占据主动。
马明哲端起青花盖碗,轻抿一口武夷岩茶,焦香的茶味混着冷气在喉头缓缓滚过。“田总消息比港交所还快。”他不动声色地说道,眼神却故意掠过办公桌右侧的股东名册,那上面印着田毅控股的三家离岸公司。
“我要5%的筹码,外加两个非执行董事席位。”田毅说着,将雪茄灰弹在明式圈椅扶手上,火星子溅到了马明哲特意摆出来的《孙子兵法》影印本上。“当然,条件是我可以帮你砸掉高盛的抛售。”
落地窗外的维港突然暗了下来,厚重的积雨云撞上了国际金融中心顶端的避雷针,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田总该知道平安不是九龙仓。”马明哲的指节轻轻叩在1992年深圳蛇口老厂房的照片上,玻璃相框被震得嗡嗡作响。当年他用六辆卡车围住罢工工人,车灯整夜照着仓库铁门的情景,此刻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化作瞳孔里两点寒芒。
田毅忽然笑了起来,露出一口雪白的臼齿,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刺眼。“马老板当年敢把身家性命押在车险系统联网,现在倒怕我这点股份?”他一边说着,一边甩出一份文件,摩根士丹利的暗仓交易记录在暴雨前的闪电映照下泛着诡异的青光。
马明哲瞥见第十三大股东栏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代码,后槽牙不自觉地咬得发酸。这个代码三小时前刚在证监会预警系统里亮过红灯。
“外资都是这些玩意,摩根士丹利掌控4.53%得付费,还拍桌子要求股价不超过11港元,这简直是打了国资的脸。现在我预计马老板你也妥协了,上市股价不会超过10.5港元。哎,还是我们这种同血脉的可信度高点。”田毅纯金打火机擦过桌面,在明代镇纸的龙鳞纹上刮出一道细微的痕迹。“我下午三点前要看到特别预案。”
马明哲突然起身,用力推开窗户,咸腥的海风裹挟着雨星子扑面而来。远处港交所的铜锣在乌云下泛着冷光,他不禁想起1994年第一次敲钟时断裂的鼓槌。那次,他徒手砸了三十七下,虎口渗出的血染红了平安的上市代码,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