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萨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赵刚的振作过程,活在当代,格拉萨森,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刚失魂落魄地从城市回到农村后,仿若行尸走肉一般,径直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整整两天不吃不喝。那扇紧闭的门,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他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开来,却也死死锁住了他内心深处那如汹涌潮水般无尽的痛苦。父母守在门外,每一道从门缝中透出的儿子那消沉的气息,都像尖锐的针一样,狠狠地扎在他们满是慈爱与担忧的心上。他们深知儿子此刻正深陷于人生中最为黑暗、最为绝望的深渊,需要时间和空间去独自舔舐这沉重打击所带来的伤口,所以他们只是静静地、默默地守在门外,偶尔才会带着满心的关切,小心翼翼地透过门缝向屋内张望。他们的眼神中,交织着忧虑、心疼与无奈,却又因害怕触动儿子那根已然脆弱到极致、敏感无比的神经,而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只是静静地守望着,期盼着儿子能早日走出这片心灵的黑暗之地。
起初,赵刚觉得自己的世界已然完全崩塌,碎成了无数无法拼凑的残片。他就像一具被无情抽走了灵魂的空洞躯壳,麻木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而无神地望着天花板,那单调的白色仿佛成了他此刻内心世界的写照——一片荒芜与死寂。然而,思绪却不受控制地飘回到了和李婷相处的往昔岁月。那些曾经如糖果般甜蜜的瞬间,此刻却都化作了一把把锋利无比、尖锐刺骨的刀,狠狠地、一下又一下地刺痛着他那颗千疮百孔的心。他想起新婚之时,李婷那略带羞涩却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温柔的眼神、甜美的声音,都曾是他生命中最珍视的宝藏;想起他们一起在田间辛勤劳作时,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疲惫侵袭着身体,但两人的心中却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那时候,每一滴汗水都像是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他们坚信着这些种子终会在未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想起在那些宁静的夜晚,他们并肩坐在院子里那老旧而又散发着岁月气息的木凳上,仰望着浩瀚无垠的星空,彼此分享着内心深处的心事和梦想,那闪烁的星光仿佛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见证着他们曾经的山盟海誓与情深意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如过眼云烟般消散,如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独自面对这冰冷、残酷的现实。心中满是痛苦和迷茫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为了这个家努力拼搏、奋斗不息,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却竟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令人心碎的结局。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唯有他的心还在痛苦的深渊中拼命挣扎,无法自拔。黑暗中,他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无声滑落,一滴又一滴地浸湿了枕头,那苦涩的味道似乎也慢慢地蔓延到了他的心里,侵蚀着他的灵魂。他对未来感到了深深的绝望,觉得生活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盼头,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孤舟,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找不到前行的道路,也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只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然而,家人和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消沉而放弃他。在他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刻,他们宛如一束束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顽强地穿透了层层厚重的阴霾,坚定地照进了他那冰冷孤寂的世界,为他带来了丝丝温暖与希望。父亲,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庄稼汉,轻轻地推开了他的房门,带着满满的关切与担忧,默默地坐在了他的床边。粗糙而宽厚的大手,轻轻地、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手上布满的老茧摩挲着他的衣服,虽有些微微的刺痛,却也传递着一份无声而又深沉的力量。父亲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决心:“刚子,爹知道你心里苦,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咱不能就这么被打倒了,你要振作起来。”这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如同一记重重的铁锤,狠狠地敲在了赵刚那沉沦已久的心坎上,让他那颗早已麻木、沉沦的心,有了一丝微微的触动,仿佛是黑暗中闪过的一丝微弱的火花。母亲则在一旁不停地抹着眼泪,那红肿的眼睛里满是对儿子的心疼与不舍。她小心翼翼地把做好的饭菜端到他面前,饭菜散发的腾腾热气,袅袅上升,模糊了她的视线,也仿佛在这寒冷的绝望中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她轻声劝道:“孩子,吃点东西吧,身体垮了可不行。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娘可怎么活啊。”那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仿佛是从她心底最深处拼命挤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同一股暖流,缓缓地流淌在赵刚那冰冷的心间。
朋友们也时常来看望他,他们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安慰,只是默默地拉着他一起去田里干活。在那广阔无垠、生机勃勃的田野上,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一个个坚实而有力的身影。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没有过多地提及他的伤心事,只是默默地陪着他一起劳作,手中的锄头有节奏地挥舞着,一下又一下地翻动着泥土,仿佛每一次翻动,都是在翻动着生活那崭新的篇章,都蕴含着对未来的一丝期许与希望。在一次田间劳作时,好友李强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充满鼓励地看着赵刚说:“刚子,你看这土地,它不会因为一时的狂风暴雨就荒芜贫瘠,只要我们用心去耕耘、去呵护,总会有丰收的喜悦和收获的希望。你也一样,不能就这么一蹶不振。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坎儿,只要你勇敢地跨过去了,前方就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这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话语,宛如一盏明亮的明灯,瞬间照亮了赵刚心中那片黑暗幽深的角落,让他在迷茫与绝望中,看到了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曙光,那曙光虽然微弱,但却足以给他带来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在家人和朋友这般温暖而有力的鼓励下,赵刚的心中慢慢燃起了一丝微弱却又充满希望的火苗。那火苗在他心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随时都可能被一阵微风吹灭,但它却顽强地燃烧着,虽然渺小,但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这样沉沦下去,不能永远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无法自拔。生活,就像一条奔腾不息、永不停歇的河流,不会因为他个人的悲伤与绝望而停止流动。他必须振作起来,为了自己,也为了一直关爱着他、支持着他的家人,重新寻找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就像一只受伤折翼的雄鹰,虽然遭受了重创,但依然要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努力振翅高飞,重新翱翔于广阔湛蓝的蓝天之上,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与自由。
于是,赵刚毅然决定跟着父亲学习种植新技术。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岁月的风霜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那是他辛勤劳作、与土地相依为命的见证,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种植经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父亲也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一直在积极尝试学习新的农业技术,渴望能借助科技的强大力量,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让家人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
他们首先对家里的农田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整理,将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这些传统农作物,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基,种植经验丰富而成熟,能够稳定地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收获的季节,金黄灿烂的小麦和饱满圆润的玉米颗粒归仓,那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丰硕成果,也是生活最坚实的保障,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另一部分土地,则被用来尝试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如草莓、蓝莓等。这些新兴的农产品,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和潮流,前景广阔而诱人,如果种植成功,将会给家庭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为他们的生活开启一扇崭新的大门。
为了学习种植技术,赵刚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当第一缕阳光还只是微微照亮大地,天边还泛着鱼肚白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来到了田里。清晨的空气清新而凉爽,弥漫着泥土特有的芬芳和露水的湿润气息,他们一起在田间忙碌着,翻地、施肥、播种,每一个环节都做得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劳作,都关乎着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希望。他们还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课程,那小小的教室里,坐满了像他们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改变生活现状的农民。赵刚坐在那里,眼神专注而炽热地聆听专家讲解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土壤的酸碱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等。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那些文字仿佛是他开启新生活大门的密码,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课后,赵刚总是积极主动地向专家请教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疑惑的地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