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北疆军宣战复兴军,这次我要打三个
三鹿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北疆军宣战复兴军,这次我要打三个,军阀:红警基地,我单挑全世界,三鹿天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扶桑,京都,京都御所。
自从西京遭到轰炸之后,位于京都市的京都御所成为了玉仁天皇新的行宫。
复兴军针对扶桑的这三次轰炸,对于扶桑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西京大部分的重要机构都从西京迁移到了更安全一些的京都市。
至少这里暂时不会遭到复兴军的轰炸。
这只是一方面的影响,要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经济方面了。
且不说重建一座大型造船厂和两座城市需要耗费多少资金。
就光是吴港造船厂和两座核心城市工业带被摧毁之后,就给了扶桑本就脆弱的经济致命一击。
现在整个扶桑政府都已经陷入到了破产的边缘当中。
现在扶桑政府到处都在举债、借钱,想要稳住经济,填补财政赤字。
这些同样也困扰着玉仁天皇。
不过现在有一个更糟糕的消息从参谋本部当中传来。
“第5师团、第19师团被复兴军围歼,全军覆没。
安东省省府沈洲正在遭遇复兴军进攻,第8师团、21师团苦苦支撑。
为挽救颓势,鸠山真也决意引沙俄南下,以松江省引诱,复兴军另外一路大军被沙俄拖住,暂缓沈洲危局。”
这就是参谋本部呈递上来的报告。
当看到报告上的内容之时,玉仁天皇的脑门青筋毕露,强忍着心中的怒气。
“饭桶,帝国在短短时间之内接连折损四个常设师团的兵力。
你们参谋本部难道不用给朕一个解释吗?”
面对天皇的责问,身为参谋本部总长宇都利兵卫王低着头解释道:“陛下,复兴军拥有大量的坦克、飞机以及大炮,帝国勇士已经尽力了。
四个师团的勇士几乎全部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为陛下尽忠。”
这话的意思就是复兴军太厉害了,我们这边也已经尽力了,没有发生士兵溃败甚至投降,所以不是我们的问题。
玉仁天皇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
自从这个复兴军出现之后,他们就接连遭到挫败,就像是一个天降的克星一般。
“塞北三个省,已经把两个省让给那头该死的熊了,安东省也在苦苦支撑,你们难道就没有想出怎么应对吗?”
宇都利兵卫王见到天皇并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心底也松了口气,脸色缓和了下来。
“陛下,我们已经有了一套应对的方案,需要陛下同意。”
“说!”
“其一,继续从本土抽调援军从高丽半岛支援沈洲。
沈洲乃是整个安东省的支撑点,决不能丢。
其二让支那北疆和帝国直隶驻屯军一起向北热省、晋原省发起进攻,同时防范齐东省的复兴军。
复兴军把大量的兵力都派往了塞北,现在正是他们兵力空虚的时候,这对于帝国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玉仁天皇闻言思索了片刻后缓缓的点头道:“支那的北疆还有着数十万大军,虽然都是乌合之众,但兵力上却也有着绝对的优势。
此战就让他们为前锋,消耗复兴军的有生力量,而后帝国部队则是在关键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宇都利兵卫王当即躬身道:“嗨,我这就去联系北疆,让他们尽快发起进攻。”
塞北的局势发展之快,发展之复杂,让关内各方势力看得可谓是瞠目结舌。
起初塞北王江玉霖遭遇背叛,死在了松江春城的杨府之中,这也称之为杨府兵变。
然后杨昌辉联合扶桑人火速占领了松江、安东两省。
沙俄这边也很默契的占领了北境的黑省。
随后杨昌辉部、扶桑军向塞北残军最后防守之地的锦川发起进攻。
自此局势开始发生逆转。
因为复兴军来了!
复兴军给天下人展现了什么叫做强悍。
不仅守住了锦川,还以碾压之势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反击战,接连歼灭扶桑两个师团的兵力。
现在更是已经兵围沈洲。
不出意外的话,扶桑军肯定是守不住沈洲乃至整个安东、松江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再次发生了。
沙俄南下占领了松江,并威胁到了复兴军对于沈洲的攻势。
让局势再次变得复杂了起来。
塞北已然成为了复兴军、扶桑、沙俄三方势力争夺的战场。
而这个战场随着沙俄的加入,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还不好说。
不过从明面上看,复兴军的表现倒是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一直以战力彪悍著称的扶桑军居然不是复兴军的一合之敌。
这也让各方势力都感觉到非常的不安。
就是不知道沙俄能不能打破复兴军这个无敌的金身。
元世成这边也是如此,可是还没等到塞北战场的下一步变局,倒是先等来了扶桑人的命令。
没错,就是命令!
元世成对此却是敢怒不敢言。
不仅是因为现在他已经完全依附于扶桑军,也是因为扶桑军在直隶地区已经有了两个师团的驻军。
其中就有一个师团在上京,另外一个师团则是在津门。
还有一个师团目前还在陆续的登陆当中。
直隶驻屯军司令中岛贵弘中将看着元世成那阴晴不定的脸色冷声道:“元首相,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此战对于你我双方来说都是生死存亡之战,可不要再有保留实力的想法,这样太愚蠢了。”
道理元世成当然懂了,但扶桑人以命令的方式来命令他,就是让他很不爽。
但不爽又能怎样呢,只能全盘接受。
想到这里元世成有些泄气道:“那就按照贵国参谋本部的指令行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