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夜里挑灯抓泥鳅黄鳝
猛虎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章 夜里挑灯抓泥鳅黄鳝,穿越62:带五个拖油瓶嫁汉,猛虎山下,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明秀听闻董家那位娇贵的千金小姐董倩,竟然对自己的丈夫死缠烂打后,气得火冒三丈。
当机立断地收拾好行李,带着年幼的儿子耀祖搬去了县城西边的小院居住。
如此一来,家中便只剩下四丫和弟弟管长明相依为伴。
每天上学时分,侯向东、大丫、二丫以及三丫都会背起书包,踏上前往学校的路途。
由于当时不论是初中还是小学,校内均未设置学生宿舍,所以无论距离远近,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只能选择步行上下学。
随着气候逐渐转暖,水田里的泥土早已被农民们翻耕过一遍。
每年的此时此刻,总是侯向东最为兴奋愉悦的时光。
因为此时的水田,水温渐渐回升,待到夜幕降临之际,那些藏身在泥巴深处的泥鳅和黄鳝纷纷按捺不住性子,悄悄地从泥洞里钻出,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
毫无疑问,这正是抓捕泥鳅和黄鳝的绝佳时机!
侯向东满心欢喜地吩咐大丫和二丫一同上山砍伐一根粗壮结实的楠竹回来。
原来啊,他打算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捕鱼的工具!
只见他先截取一根约有一米长度的竹片,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头部自正中间位置劈开一条长达两寸左右的狭长裂口。
接着,他又取出整整十根钢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道裂口中间,并拿起一团棉线,仔仔细细地缠绕起来,直至将这些钢针牢牢固定住为止。
毕竟泥鳅这种生物骨骼柔软、肉质肥美,只要手持这特制的针耙轻轻一刺,它们几乎毫无反抗之力,轻而易举就能成为囊中之物啦!
做了两个针耙后,侯向东便动手做夹黄鳝的竹夹子。
首先,侯向东挑选出三根笔直且长度约为两尺的竹片。
他手持砍刀,小心翼翼地将这三根竹片砍下来,并仔细修整其边缘,确保光滑无毛刺。
接着,侯向东开始制作夹子的主体部分。
他先将其中两根竹片并拢放置在一起,然后在它们的两端位置分别塞入一小片薄竹片。
这些小竹片起到了间隔和加固的作用,使得两根主竹片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
随后,侯向东使用结实的绳子,紧紧地捆绑住这三根竹片,使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此时,中间留出的缝隙宽度恰好可以容纳下另一根竹片。
完成主体结构后,侯向东对中间那根竹片进行加工处理。
他将竹片的一端精心砍制成锯齿状,以增加抓取物体时的摩擦力。
紧接着,在竹片的中部位置钻孔,通过插入一根铁钉,将其固定成类似剪刀的形状。
如此一来,一把简易而实用的竹制夹子便大功告成了!
这种竹剪不仅在夹取黄鳝时效率颇高,而且由于材质细腻,不会对黄鳝造成伤害,非常好用。
尝到成功滋味的侯向东再接再厉,一口气又制作了一把同样的竹剪。至此,捕鱼所需的重要工具——竹剪已经准备就绪。
然而,仅有捕具还不够,夜晚捕鱼需要足够的光线照明才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昂贵的手电筒,而更为先进的矿灯也是奢望。
所以,要想在夜间顺利抓到鱼儿,就只能依靠传统的煤油灯来提供光亮。
说到煤油灯,那时常见的大多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陶盏。
至于那种精致透明的玻璃盏,则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