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谁都不能挡他的路
绿色发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8章 谁都不能挡他的路,开局隐身:带歪奸臣之子的那些年,绿色发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阁老没有否认:“是啊,谁人不在李阁老的字面前自惭形秽呢。他在书画上面的造诣无人能及。”
顾长晏差点维持不住表情,他没想到那个真相居然在今时今日猝不及防地水落石出了,根本没做心理准备。
内阁中只有一位姓李的大臣叫李奈,礼部尚书。
顾长晏缓缓道:“倒是没有听说过李阁老还擅长行书,下官听旁人说起都是李阁老一手楷书如何如何好。”
听到这话,张阁老感慨良多,“李奈那人,才情横溢,行书是他年轻时候的所爱,这画上的字还是他二十年前写的了,现在他只专注楷书。”
这也不是什么大秘密,朝堂上的人几乎都知道李阁老写得一手好楷书,当今这位随心所欲的陛下也曾出口夸赞过。
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李奈年轻时行书的造诣,不过这也不打紧。
顾长晏维持着面上的笑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前朝一位女词人做的诗,李阁老当真是不拘一格,令下官钦佩。说起来……下官也曾读过这位词人的几首诗词。”
女词人,说真的顾长晏没见过哪个官员提及过女性做的诗词,好像他们天然看不起女性做出来的东西。
尤其是抒发家国情怀、格局高大的诗啊词啊之类的,他们好像将此当作了属于男性的东西。
如果不是因为温长宁的出现,顾长晏可能也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
不管怎样,李奈引用她的诗,是承认了她的才和情。
抛开个人恩怨,顾长晏夸的真情实意。
他的真情实意张阁老好像感受到了,接下来张阁老问顾长晏这位女词人的诗词。
两人聊的有来有回,一旁的温长宁按耐住烦躁的心情。
午膳琳琅满目,香气四溢,顾长晏只觉得味同嚼蜡,等好不容易从张府脱身,两人飞快往家里赶。
一进院,关上屋门。
两个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下一秒温长宁翻箱倒柜,顾长晏慢了一步,没得,只能提着心来回走。
“找到了!”温长宁语气急切,手拿一张羊皮纸,来不及关上柜盒,站起身来。
顾长晏赶紧凑上去。
羊皮纸打开,入目是熟悉的行书,和刚才在张阁老书房见到的一模一样,尤其那“死”字,最后一钩无出其二。
尘埃落定,不出所料。
两个人沉默了,心情也跟着沉默。
当初顾诩一党下马,加上新帝登基,朝廷好一波大换血。
张柏昌凭着年龄资历和识时务当上了百官之首。
李奈从礼部右侍郎晋升为礼部尚书,谢琅之的父亲仍旧担任礼部左侍郎。
这张羊皮纸是温长宁从辽国皇宫里意外得到的,上面写满了间谍通信的密谋,它是证据。
可以证明顾诩通敌叛国的罪证是假的,是另有其人。
但是这份证据见不得人,尤其见不得现任皇帝楚桓。毕竟是从辽国大宫拿出来的。
这份证据一出可就和顾长晏忽悠皇帝的什么仙人话术不一样了。
当初在流放路上的刺杀他们仍未找到幕后黑手,他们怀疑过可能和顾诩“通敌叛国”一事有关。
半年来温长宁观察过许多人,也观察过李奈,他毫无破绽,而他毫无收获。
没想到临到走,收获自己跳出来了。
屋内氛围有些沉寂。
好半天,温长宁:“我……”
不待温长宁吐出第二个字,顾长晏直接出声打断他:“不行。”
顾长晏将放在羊皮纸上的目光收回,直起身,与温长宁拉开些许距离,语气不容置喙道:
“明日必须走,你不许再去李奈家里找什么所谓的证据破绽。”
温长宁表情有些怔住,他还是第一次听到顾长晏说话说的这么坚定过。
他试图讲道理:“错过这次机会,我们……”
他话还没说完,又被顾长晏打断了:
“缘生,我们明天必须走。我父亲已经去世,那莫须有的通敌叛国罪背在他身上几年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温长宁:……你是什么大孝子。
同时他也明白顾长晏的意思了,不再坚持。
见温长宁一副被说服的样子,顾长晏语气软了下来,含着对刚才冷硬态度的歉意。
他真心觉得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挡了缘生的路,死人也不行,他自己也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