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听郦波老师讲笨小孩的故事,梦想涟漪,娴漪,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1825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十五年,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一个腊月里数九寒天的晚上,在湖南湘乡,也就是今天湖南双峰县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正在刻苦地用功读书。
因为是在腊月里,天气很冷,一般人家早早地就熄灯上床睡觉了。这种天气下,只有被窝,才是最理想、最温暖的地方。这样寒冷的夜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能歇着就歇着,能不工作就不工作,连学生也不愿做作业了,也就只有一种人还愿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种人,不是读书的孩子,而是小偷。
道理很简单,别人都睡了,小偷们的工作环境就变得理想了。
于是有这么一个贼,早早地就趴在这户人家的屋梁上,就等着这家人家都熄灯睡了,他好下来“上班”,下来偷东西。
说起来,既然小偷肯光顾,说明这户人家的家境还可以,还算富裕。但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吃不了苦,要不哪会有那么多的有关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呢?
这个小偷也是这么想的,他正好就趴在这孩子读书的这间屋的房梁上。他想想这大冷天的,这孩子点着灯读书,大概读一会儿也就得睡了。所以他一直在房梁上候着,就等着这孩子读完书熄灯上床睡觉。
要说这个小偷的打算一点也没错,因为屋里这个十四岁的男孩不过在背一篇古文。这古文也不是很长,大概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样的文章,这种文章我们现在的中学生都背过,也没什么特别难背的。按理说这孩子一会儿肯定就背完了,他背完了就该上床睡了,这样,总共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房梁上这位梁上君子就打定了主意,等这孩子背完文章再下来偷东西。
可没成想,这个在灯下背书的孩子特别笨,一遍一遍地在那儿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他是一遍遍地读,然后一遍遍地背。读嘛,读得慢得要命;背嘛,背得磕磕巴巴!
这贼听得着急啊,听这孩子翻来覆去地倒腾这篇文章,可就是背不会。按理说,这贼的文化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可他听这孩子读一遍,背一点,再读一遍,再背一点,这样来来回回十几遍下来,这贼对这文章都熟了,他都快背下来了,可让他纳闷的是底下这孩子还是背不顺。
因为梁上这位是小偷、是贼啊,所以他也不敢贸然就下来。尤其是他原来打定了主意要等这孩子背完才下来的,要等黑灯瞎火了才能下来偷东西的,这也算是小偷的职业操守啊,所以在这种思维惯性下,这贼虽然等得很不耐烦,可他也只好在房梁上趴在那儿等着。
这样又过了大半夜,那贼在房梁上都趴着睡了一觉了,可底下这孩子还在那儿背课文呢,而且还没完全背顺溜呢!
等这贼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睡了再醒,眼瞅着天都快亮了,他以为背了大半个通宵的孩子总该背会了,总该要去睡觉了!可出乎意料,这孩子还在那儿磕磕巴巴地背着呢,一点儿要睡觉的意思也没有。
梁上这位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哪儿来这么笨一孩子?那首有名的《笨小孩》可不唱的就是他嘛!这可真够倒霉的,大冷天在房梁上都快睡了一宿了,这又不是练轻功,弄得什么东西也没偷着,这不是影响咱们小偷的工作效率嘛!
所以他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也快亮了,再不走都走不掉了,所以他突然“蹭”的一下就从房梁上蹦下来了。
底下这孩子手上捧着个书本,突然看头顶上蹦下一大活人来,也吓了一跳,愣是没反应过来。
结果这贼劈手把孩子手里的书一把给抢了过来,然后啪地一下摔在书桌上,边摔边气愤地说:“瞧你笨得那样!你说这破文章有什么难背的!”
说完他一张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哗哗,哗哗,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篇古文在这个没文化的贼嘴里,极其流畅地就背了出来!
这贼怎么能背这么溜呢?
很简单,他听了一夜,听了无数遍,早已经是“被背诵”了,不想记也记下来了。等到把书背完,他又指着这孩子说:“你看你笨成这样,读什么书啊你!”
说完,这贼一甩袖子,东西也不偷了,一脸激愤地扬长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