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回 访奸人假公子正法 贬佞党真义士面君,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天早朝结束,包拯回到开封府,把皇上的旨意告诉了卢方等人,还让展昭、公孙策等人第二天一起上朝,以便照应卢方他们。他又反复叮嘱卢方、徐庆、蒋平三人许多注意事项,无非是让他们小心谨慎,不要失礼。
第二天,天还没亮,卢方、徐庆、蒋平三人就早早穿上了罪衣罪裙。包拯见到后,嘱咐他们不用这么早就穿,等圣旨召见时再穿也不迟。卢方恭敬地说:“罪民等今日要面见皇上,理应严格遵守规矩。要是等到临见驾时才穿,未免显得草率,这可不是敬重君主的道理。”包拯听了,点头赞许道:“说得好,很有道理。既然如此,本阁也不用再多嘱咐了。”随后,包拯乘轿前往朝廷。展昭等一众英雄跟随着,到了朝房后,他们细心照应着卢方三人,不时问问是否需要茶水,关心他们的状况。
此刻的卢方,心中紧张,只是低头不语;蒋平则在一旁暗自思索;唯有徐庆生性鲁莽,东张西望,不停地打听这里、询问那里,一点沉稳的样子都没有。突然,包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边喘气一边招手示意。展昭一看就明白,这是皇上已经前往寿山福海了,于是连忙带着卢方等人,跟着包兴往内宫走去。包兴还悄悄叮嘱卢方:“卢员外别害怕。皇上要是问话,一定要如实回答。要是问到其他的,自有相爷代为启奏。”卢方连连点头,把这些话记在心里。
一行人刚到寿山福海,只见眼前宫殿楼阁金碧辉煌,宝鼎中香烟袅袅,与五彩光芒交织在一起。丹墀之上,文武百官整齐排列。忽然,钟磬之声悠扬响起,一对对提炉在前引导,皇上缓步登上宝殿。霎时间,四周一片寂静。包拯手捧牙笏,上面放着写有卢方等人名字的奏章,跪在丹墀之下。皇上宣召众人上殿,简单问了几句话后,老太监陈林来到丹墀,高声宣布:“旨意,带卢方、徐庆、蒋平。”
话音刚落,御前侍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卢方三人的胳膊,带他们走上丹墀。两边的侍卫轻轻一按,低声提醒:“跪下。”三人随即匍匐在地,侍卫们闪身退到两旁。皇上让卢方抬起头来,卢方神情庄重地看向皇上。宋仁宗仔细端详,心中暗自思量:“此人相貌不凡,武艺想必也十分高强。”于是开口问道:“你家住何处?结拜了几人?平日以何为生?”卢方一一如实奏答。
皇上又问他们为何投到开封府,卢方急忙叩首,说道:“罪民的义弟白玉堂年少不懂事,惹下了天大的祸事。这全是罪民平日没能好好教导、规劝他,才酿成这样的局面。还恳请皇上重重治罪于我。”说完,又连连叩头。
仁宗见他甘愿为白玉堂承担罪责,深感他重情重义,心中十分欣慰。这时,忽见忠烈祠旗杆上的黄旗被风刮得“忽喇喇”作响,两旁的飘带,一条缠绕在旗杆上,另一条裹住了滑车。皇上便借着这个由头问道:“卢方,你为何叫盘桅鼠?”卢方回奏:“只因罪民曾在船上,遇到篷索断裂,当时罪民爬上桅杆系紧绳索,因此得了这个称号,这不过是罪民的一点小本事罢了。”
皇上又说:“你看那旗杆上的飘带缠绕在一起,你能上去解开吗?”卢方跪着扭头看了看,答道:“罪民愿意尽力一试。”皇上命陈林带卢方走下丹墀,脱去罪衣罪裙。卢方来到旗杆下,挽起衣袖,纵身一跃,稳稳蹲在夹杆石上。他手扶旗杆,膝盖和拳头配合用力,只听得“哧”“哧”几声,动作敏捷如猿猴,眨眼间就爬到了挂旗的地方。他先解开缠绕在旗杆上的飘带,接着用腿盘住旗杆,身体探出,又将滑车上的飘带解了下来。
这一系列动作,皇上和群臣都看得清清楚楚,忍不住齐声喝彩。紧接着,卢方伸开一条腿,仅用另一条腿盘住旗杆,身体平展,双手伸展,在黄旗旁做出一个“顺风旗”的姿势。众人见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又变换姿势,使出“拨云探月”,左手一甩,另一条腿也离开了旗杆。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把大家吓了一跳。可再仔细一看,他已用左手单手挽住旗杆,做出“单展翅”的高难度动作。从皇上到下面的群臣,无不连声叫好。
突然,卢方头一低,飞速地顺着旗杆滑落下来,那模样仿佛是失手了一般。众人惊呼:“不好!”可等他稳稳地从夹杆石上跳下,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皇上满心欢喜,连连称赞:“果然不愧‘盘桅’之名!”陈林又带卢方回到丹墀,跪在一旁。
皇上接着看向第二人,发现“彻地鼠”韩彰并不在场,便将目光投向第三人“穿山鼠”徐庆,开口问道:“徐庆……”徐庆立刻抬起头,声音洪亮地答道:“有!”他这干脆利落的回应,让皇上不禁仔细打量起他来。只见徐庆生得一张黝黑的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浑身透着一股鲁莽大胆、毫无畏惧的气势。仁宗会问他什么问题?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