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到当铺,华安心中既欢喜又忐忑。欢喜的是,自己有了接近秋香的机会;忐忑的是,事情还没完全确定,生怕最后功亏一篑。夜晚,月光皎洁,他独自在院中徘徊,有感而发,吟诗一首:“徙倚无聊夜卧迟,绿扬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第二天,夫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学士。学士特意收拾出一间整洁的屋子,床帐、家具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府中上下的仆人们,因为华安即将成为新主管,纷纷前来讨好,送来各种东西,把新房布置得富丽堂皇。选定良辰吉日,学士和夫人亲自为华安和秋香主持婚礼。两人在中堂拜堂后,在鼓乐声中进入新房,结为夫妻,婚后生活甜蜜幸福,自是不必多说。

新婚之夜,秋香对华安说:“我总觉得与你似曾相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华安笑着说:“小娘子不妨自己想一想。”又过了几天,秋香突然问道:“之前在阊门游船上,我看到的那个人是你吗?”华安点头笑道:“正是我。”秋香惊讶地问:“如果是这样,你绝非普通人,为什么甘愿屈身到这里做仆人?”华安深情地说:“我因为你在船边的那一笑,从此难以忘怀,所以才出此下策。”秋香感慨道:“那日我见许多年轻人围着你,拿出素扇求你书画,你却一概不理,倚着窗户喝酒,旁若无人。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人,所以才会一笑。”

华安称赞道:“女子能在世俗中认出名士,你就像红拂女、绿珠一样聪慧过人!”秋香又说:“后来在南门街上,似乎又见过你一次。”华安笑道:“你的眼力可真厉害!确实如此。”秋香追问:“你既然不是普通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快把真实姓名告诉我。”华安郑重地说:“我乃苏州唐解元,与你三生有缘,才能如愿以偿。既然今晚说破了,这里不能久留。我想与你谋划长久之计,你愿意跟我走吗?”秋香毫不犹豫地说:“解元为了我,不惜屈尊至此,我怎敢不唯命是从!”

第二天,华安将当铺的账目仔细整理,详细记录在一本账簿上;又把房中衣物首饰、床帐器皿列成一账;众人赠送的物品也单独记了一账,每一笔都清清楚楚。三本账目整理好后,他锁在一个护书筐里,钥匙就挂在锁上。随后,他在墙上题诗一首:“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廉宣两字头。”

当晚,他雇了一艘小船,停靠在河边。等到夜深人静,他将房门锁好,带着秋香悄悄上了船,连夜向苏州驶去。

天亮后,家人发现华安的房门紧锁,连忙禀报学士。学士让人打开房门查看,只见屋内床帐、物品摆放整齐,丝毫未动,护书筐里的账目也记载得明明白白。学士满心疑惑,低头沉思,却想不出其中缘由。一抬头,忽见墙上题着八句诗,读完后,他心想:“此人原名肯定不是康宣。可他究竟为什么来府中,还住了这么久?若说是坏人,在钱财上却又分毫不差。也不知道秋香为什么愿意跟他逃走,如今两人又去了哪里?我失去一个丫鬟倒没什么,只是这桩事必须弄个明白。”于是,他叫来家童,找来捕快,悬赏捉拿康宣和秋香,然而四处搜寻,却毫无消息。一年多过去,学士也渐渐不再追究此事。

一天,学士到苏州拜访客人,途经阊门。家童看到书坊中有一位秀才正坐着看书,模样与华安极为相似,左手也有六指,赶忙禀报学士。学士不太相信,让家童再去仔细查看,并打听此人的姓名。家童回到书坊,正好看到那位秀才正和另一位同辈交谈,随后走下台阶。家童十分机灵,悄悄跟在后面。只见两人转弯向潼子门走去,登上一艘船,身边还有四五个仆从跟随。家童从背后观察那人的身形相貌,确定无疑就是华安,但又不敢贸然上前。他返回书坊,向店主打听:“刚才在这里看书的是什么人?”店主回答:“那是唐伯虎解元相公,今天文衡山相公在船上设宴,请他去喝酒。”家童又问:“刚才和他一起走的是文相公吗?”店主说:“那是祝枝山,他们都是有名的才子。”家童一一记下,回去禀报学士。学士大为震惊,心想:“早就听说唐伯虎生性洒脱、不受拘束,难道华安就是他?明天我一定要亲自去拜访,看个究竟。”

第二天,学士写好名帖,专程前往吴趋坊拜访唐解元。解元得知后,急忙出门迎接,将学士请进屋内,分宾主落座。学士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解元,越看越觉得他像华安。等到献茶时,又见他双手洁白如玉,左手确实有六指。学士心里虽有疑问,却不知如何开口。喝完茶,解元邀请学士到书房小坐。学士心中的疑惑未解,也不想轻易告辞,便一同来到书房。书房内布置得整齐雅致,学士不禁连连赞叹。

不一会儿,酒菜上桌,宾主二人对饮起来。喝了几杯酒后,学士开口问道:“贵县有个叫康宣的人,读书却未能考取功名,但很有学问,先生认识他吗?”解元只是含糊地应了几声。学士接着说:“此人去年曾在我家做书佣,改名叫华安。起初在我儿子的书馆伴读,后来到我的书房管理文书,最后还当了当铺主管。因为他没有家室,我就让他在丫鬟中挑选一个成亲。他选中了秋香,可婚后没几天,两人就一起逃走了。房中的东西一样没拿,我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曾派人到贵县打听,却查无此人,先生可曾听说过相关消息?”解元依旧只是含糊回应。

学士见他不肯直说,实在忍不住,又说道:“此人的容貌与先生颇为相似,左手也有六指,不知是何缘故?”解元还是含混作答。过了一会儿,解元起身暂时离开。学士闲来无事,翻看桌上的书籍,发现里面夹着一张纸,上面题着八句诗。他仔细一读,正是当初华安在墙上题的那首诗。解元回来后,学士拿着诗问道:“这首诗是华安所作,字迹也是他的,为何会在先生这里?其中必有隐情,还望先生如实相告,解开我的疑惑。”解元说:“请稍等,一会儿我就告诉您。”学士心中更加着急,说道:“先生若肯赐教,我就再坐一会儿,不然我这就告辞了。”

解元连忙说:“解释清楚并不难,还请老先生再喝几杯薄酒。”学士又喝了几杯,解元则不停地劝酒。学士已有几分醉意,说道:“酒已经喝得太多,不能再喝了。我向先生请教,只是想解开心中的疑惑,别无他意。”解元又说:“那就请再吃些饭菜。”饭后,仆人献上茶。看看天色渐晚,童子点上蜡烛。学士满心疑惑,起身告辞。解元拦住他说:“请老先生留步,马上就为您解开谜团。”他让童子举着蜡烛在前引路,自己陪着学士来到后堂。

后堂内灯火通明,只听里面喊道:“新娘出来!”只见两个丫鬟搀扶着一位女子,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出。女子头戴珠翠,面容被遮挡得严严实实。学士见此情形,慌忙要退避,解元一把拉住他的衣袖说:“这是我的小妾。您是长辈,理应受她拜见,不必避嫌。”丫鬟铺好毡子,女子便向学士行礼。学士慌忙还礼,解元却按住他,不让他还礼。女子拜了四拜,学士只还了两个揖,心中觉得很过意不去。

行完礼后,唐解元牵着小娘子走到华学士身边,嘴角挂着笑意问道:“老先生仔细瞧瞧,方才您说学生与华安样貌相似,不知这位女子,可也与秋香有几分相像?”华学士定睛端详,恍然大悟,随即放声大笑,手忙脚乱地拱手作揖,连声道自己冒犯了。唐解元见状,赶忙说道:“该赔罪的是学生才对。”

两人随后一同回到书房。唐解元吩咐仆人重新摆上杯盘酒菜,洗净杯盏,再次开怀畅饮。酒过三巡,华学士忍不住再次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唐解元便将在阊门游船上与秋香初见,到后来乔装成华安进入华府,直至带秋香离开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详细道来。听完这番经历,两人不禁拍手称奇,放声大笑。华学士感慨道:“从今往后,我自然不敢再把你当作普通的记室看待,你我之间,少不得要行翁婿之礼了。”唐解元笑着回应:“要是真按翁婿之礼,只怕又要劳烦丈人您破费为小女准备丰厚嫁妆了。”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融洽,直至深夜,才尽兴作别。

华学士回到船上,取出袖中唐解元留下的诗句,平铺在桌上,反复品读琢磨。他喃喃自语道:“首联‘拟向华阳洞里游’,说的是原本打算去茅山进香;‘行踪端为可人留’,分明是途中邂逅秋香,才停下了脚步。第二联‘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可见他甘愿屈身华府,早有与秋香一同离去的打算。第三联‘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其中意思一目了然。尾联‘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康’字与‘唐’字的字头相同,‘宣’字与‘寅’字的字头无异,原来是在暗指‘唐寅’二字,怪我当初未能参透。他这番举动看似痴傻钟情,却在离开时将府中衣饰财物一一封存归还,分毫不取,实在是个知礼守义之人,这份行事作风,远超出寻常名士的风流之举。”

回到家中,华学士将这段奇闻趣事讲给夫人听。夫人听后也惊叹不已,于是精心筹备了价值千金的丰厚嫁妆,派家中的老嬷嬷专程送往唐解元家中。自那以后,两家结为亲戚,往来频繁,亲密无间。时至今日,吴中一带仍将唐解元与秋香的这段故事,当作一段广为流传的风流佳话。

唐解元曾作《焚香默坐歌》,诗中字句皆为自述生平心事,写得尤为精妙。诗歌中如此写道:

“我焚香静坐,默默自省,口中轻念,心中思索。问问自己,心中可有算计他人的阴谋?口中又说过哪些欺瞒的话语?做人若能言行一致、心口如一,那孝悌忠信的品德便由此开始培养。至于其他细微之处的品德,或许有些出入,但又怎能动摇我的行为准则。有时头戴花枝,手持酒杯,听歌童演唱,观舞女起舞。‘食色性也’,这是古人就说过的人之常情,可如今却有人将其视为羞耻之事。反观这些人,他们心中所想、口中所说,又有多少是昧着良心、毫无天理的勾当。背地里做坏事,表面上却想遮掩,这样做又有什么益处,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请诸位坐下,且听我一言,凡人有生必有死,若能做到死后面对阎君也问心无愧,那才称得上是堂堂正正的好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

傲娇女神爱上我

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

巫界征途

北辰之影

腰吻!错撩太子爷,日日火葬场

九月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