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喻世明言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有一天,一个樵夫在山下割草,看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樵夫心中不忍,想把他埋葬了,提起来一看,才认出是陈抟先生。樵夫说:“好个陈抟先生,怎么死在这里了?”只见陈抟伸了个懒腰,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是谁把我吵醒了?”樵夫忍不住大笑起来。

华阴县令王睦亲自到华山求见陈抟。到了九石岩,只见光溜溜的一片石头,没有半间茅屋,于是问道:“先生在哪里休息睡觉呢?”陈抟大笑,吟诗一首回答他:“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华阴县令王睦想为陈抟砍伐树木建造庵堂,陈抟坚决推辞,不肯接受。这是周世宗显德年间发生的事情。陈抟所写的那四句诗传到了皇帝耳中,世宗知道他是一位高士,便召他入宫相见,询问国家命运长短。陈抟说出四句:“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好与他的姓名相合,又有“长久”二字,世宗以为是吉祥的征兆,却不知后来赵太祖取代后周称帝,国号为宋,“木”字上面添个宝盖就是“宋”字。宋朝国运长久,陈抟早已预先知晓。

世宗想要给陈抟授予极高的爵位,陈抟却不愿接受,坚持请求返回山中。世宗选取他诗中“来时自有白云封”一句,赐号“白云先生”。后来发生陈桥兵变,赵太祖赵匡胤披上黄袍,登上皇位。陈抟恰好骑着驴子来到华阴县,听闻此事,在驴背上拍手大笑。有人问他:“先生为何发笑?”陈抟说:“你们这些百姓有福气,有福气!天下今日算是安定下来了。”原来在后唐末年,契丹起兵,百姓纷纷躲避战乱。陈抟在路上行走时,看见一位妇人挑着竹篮,篮内两头各坐着一个孩子。陈抟随口吟诗两句:“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你知道这两个孩子是谁吗?大的那个是宋太祖赵匡胤,小的是宋太宗赵匡义,这位妇人就是杜太后。陈抟在二十五六年前,就已经认出了宋朝的真命天子。

又有一天,陈抟在长安集市上游逛,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在酒馆喝酒,他也进入酒馆饮酒。看到赵普坐在两位赵姓兄弟的右边,陈抟便将赵普推到下面,说道:“你不过是紫微垣边的一颗小星星,怎么敢坐在上位?”赵匡胤对他的话感到惊奇。旁边有认识陈抟的人介绍说:“这是白云先生陈抟。”赵匡胤就向他询问自己的前程。陈抟说:“你们兄弟二人的星象,比他大得多!”赵匡胤从此心中自负。后来赵匡胤平定天下,多次派官员迎接陈抟入朝,陈抟都不肯前往。后来赵太祖亲自下诏书催促,陈抟对使者说:“创业的君主,必须尊重和礼遇贤才,以此昭示天下。我们这些山野之人去见天子,如果行跪拜之礼,就违背了我们的本性;如果不行跪拜之礼,又会亵渎天子的威严。所以不敢奉诏。”于是在诏书末尾,写了四句诗附在后面上奏:“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宫复命,太祖看完只是笑笑,没有强求。

后来太祖去世,太宗皇帝即位。太宗念及当年在酒馆中的旧情,召陈抟相见,并表示不会要求他行臣子之礼,还赐给他一首御诗:“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陈抟看到诗后,戴着华阳巾,穿着布袍和草鞋,来到东京。在便殿见到太宗时,只是拱手作揖说:“我本是山野之人,与世隔绝,不习惯行跪拜之礼,希望陛下能宽容。”太宗赐他坐下,询问他修养身心的方法。陈抟回答说:“天子以天下为己任,即使白日升天,对百姓又有什么益处呢?如今君主圣明,臣子贤良,振兴教化、勤于政务,功德惠及天下,荣耀名声流传万世。修炼的道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太宗点头称是,对他更加敬重,问道:“先生心中有什么愿望?可以如实告诉我。”陈抟答道:“我没有别的愿望,只希望能有一间安静的屋子。”于是太宗赐他居住在建隆道观。

当时太宗正在用兵征伐河东,派人询问陈抟胜负情况。陈抟在使者手掌中写了一个“休”字,太宗看到后心中不悦。但因为军队已经出发,无法停止。再次派人询问陈抟时,只见他闭目睡觉,鼾声一直传到门外。第二天去看,还是如此。陈抟一连睡了三个月,都没有起身。河东的军队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在叹息,忽然看见陈抟头戴道冠、身穿野服,逍遥自在地走来,径直登上金銮宝殿。太宗见他不召自来,感到十分惊异。陈抟说:“老夫今日要回山,特来向陛下告辞。”太宗听了,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授予陈抟帝师的称号,建造宫殿让他居住,以便随时请教。陈抟坚决推辞,请求离去,并呈上一首诗:“草泽吾皇诏,图南传姓陈。三峰千栽窖,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獐鹿性,何处不称臣?”还说:“二十年后,老夫再来拜见陛下。”太宗知道无法挽留,便在都堂特设御宴,让宰相和两禁官员都来作陪,每人写一首送行诗,以此彰显陈抟离去的荣耀。又用御笔将整个太华山判给陈抟作为修真之地,其他人不得侵犯,赐号“白云洞主希夷先生”,准许他回山。这是太平兴国元年的事情。

到了端拱五年,太宗皇帝治理天下已近二十年,却还没有确立太子。长子楚王元佐,因为九月九日没能参加御宴,纵火焚烧宫殿,太宗大怒,将他废为庶人。太宗心中偏爱第三子襄王元侃,但不知他是否有当皇帝的福分,一直犹豫不决。他心想:“只有希夷先生陈抟最擅长相面。当初在酒馆里,他就断定我们兄弟二人会成为皇帝,赵普会做宰相。如果能把他请来,这件事就好办了。”念头还没转完,内侍就来禀报:“太华山处士陈抟,在宫门外求见。”太宗大吃一惊,立即宣他进宫,问道:“先生此次前来有何用意?”陈抟回答:“老夫知道陛下心中有疑惑,特地来为您决断。”太宗大笑道:“我就怀疑先生有预知未来的本事,果然如此。我还没有确定太子人选,襄王元侃宽仁慈爱,有帝王的气度,但不知他福分如何,麻烦先生去襄王府看看。”陈抟领命,刚到襄王府门口就回来了。太宗问道:“我让先生去襄王府看襄王的面相,你怎么没进去就回来了?”陈抟说:“老夫已经看过了。襄王府门前奔走服役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太宗于是下定决心,当天就下诏书,立襄王为太子,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陈抟在京城又住了一个月,突然告辞,返回九石岩。

那时,陈抟有门人穆伯长、种放等一百多人,都在华山脚下建造房屋,早晚听他讲学。只有五龙蛰法,陈抟从未传授给别人。一天,陈抟让门人在张超谷口的高岩之上,开凿一间石室,门人不敢违抗。石室凿成后,陈抟和门人一起去观看。这里的岩石极高,往下望去,云烟如同翠绿的烟雾。陈抟指着说:“这就是毛女所说的‘相将入翠烟’,我大概要归葬在这里了吧?”话刚说完,他屈膝而坐,挥手让门人离开。右手撑着脸颊,闭目离世,享年一百一十八岁。门人围守在他的尸体旁,到了第七天,他的脸色依然如同生前一样,肢体温暖柔软,还散发着奇异的香气。门人便制作石匣将他入殓,盖上石盖,用数丈长的铁锁捆绑,放置在石室中。门人刚离开,岩石就自行崩塌,形成陡峭险峻的地势。有五色祥云封住谷口,整整一个月都没有散去。后人因此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希夷峡。

宋徽宗宣和年间,来自闽中的道士徐知常游历华山。他看到峡谷上方垂下一条铁锁,便顺着铁锁攀爬而上,来到了那间石室。徐知常发现石室中的石匣盖子已经倾斜,他打开石匣查看,只见里面仅有一具仙骨,骨色红润,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徐知常恭敬地拜了两拜,将石匣盖子重新盖好,然后沿着铁锁攀援而下。

当时,徐知常深受宋徽宗宠信,被封为左街道录。他将在华山石室所见之事上奏给皇帝,宋徽宗便派徐知常带着一炷御香,再次前往希夷峡,打算取回仙骨,供养在皇宫之中。然而,当徐知常再次来到峡边时,铁锁早已不见踪影,眼前只有重重云雾缭绕,陡峭的岩壁耸立,他无奈之下,只能叹息着返回。

直到现在,希夷先生陈抟的遗骨依旧留在张超谷中,却再也没有人见过。后人写诗赞叹道:“从来处士窃名淳,谁似希夷闲到头?两隐名山供笑傲,四辞朝中肯淹留。五龙蛰法前人少,八卦神机后学求。片片白云迷峡锁,石床高卧足千秋。” 这首诗,道尽了陈抟先生超凡脱俗的一生,他远离尘世纷扰,两次隐居名山,四次婉拒朝廷征召,其独特的五龙蛰法和对八卦神机的深刻领悟,令后人敬仰。而如今,那片云雾缭绕的峡谷,仿佛永远封存着他的传奇,让他如同高卧在石床上的仙人,千古流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

傲娇女神爱上我

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

巫界征途

北辰之影

腰吻!错撩太子爷,日日火葬场

九月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