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挖墙角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挖墙角,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罗老师已经离开南京,从南京吏部右侍郎迁为吏部右侍郎,又回到了中枢机关。临行前罗钦顺把杨植叫过去又写了一篇命题作文,看过小作文后痛心疾首,几乎要发表声明与杨植断绝师徒关系。
杨植拍着胸脯保证乡试中举不成问题,罗钦顺知道这个便宜好弟子满脑子歪门邪道,疑惑地问:“乡试糊名,没有情面可讲!你哪来的自信?”
杨植回道:“老天饿不死瞎家雀,一切尽在掌握中!”
罗钦顺看不得弟子的丑恶嘴脸,絮絮叨叨说“做人要走正道、吾辈读圣贤书,养浩然正气”云云。
杨植听了一会儿,对罗钦顺说:“老师在吏部,是想当尚书呢,还是想入阁?”
罗钦顺没好气地说:“你懂什么!吏部尚书与其他尚书不同,不由大臣廷推,而是天子直接任命!内阁大臣更是只能天子一言而决!我这种没有简在帝心的官员,这辈子是别想了!”
杨植低声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换个圣上也许就看中你了!”
罗钦顺不以为然:“当今天子春秋鼎盛,我都熬不到……”突然他意识到什么:“你的意思是?”
杨植笑而不语,给老师一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国子监照例对新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由于捐监生只是挂个名,不会真的来坐监学习,在文化考试中,没有弱鸡垫在下面,导致杨植的成绩很不理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仅比荫监生和小部分例监生强。
张岳等国子监老师大吃一惊:这江北的小三元就这水平?想想也释然,这个水平基本上反映了江南和江北的经济差距。
好在杨植随后在射、御、数学三个科目中挽回了颜面。
太祖高皇帝制订的《皇明立学设科分教格式》,要求秀才按孔夫子“君子六艺”的要求,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秀生每天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未时,都要在官学的射圃进行射箭射弩,舞枪弄棒。每月初一十五还有箭术考试,赢了比赛的学生被奖励喝酒。
秀才举人参加乡试会试时,第一场考八股,第二三场考五经和算术,考完后还要比骑射。骑射优秀的举人进士可以优先选官。
杨植这才明白为什么大明的读书人中,武术好手特别多,状元榜眼探花都有很能打的。
一来这些人本身就家境优裕,吃穿不愁,二来考上秀才后官府按月发米发肉补充营养,三来官学有武林高手专门指导,连王阳明这种肺结核患者都是气功大师兼箭术高手。
但是举人进士武功高强有时未必是好事。文官老爷们读书比武人强,骑射刀马功夫也不差,这使得明朝的文官更轻视武夫,甚至于文官比武将更莽。大明制度以御史领兵,打仗时亲自骑烈马带队冲锋陷阵的御史老爷层出不穷。
人说“穷文富武”,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砸钱。与后人的认知相反,江浙包邮区由于地方富裕,富人请得起武术家教买得起战马,大明时期反而出来很多武功高强的进士,并不次于陕西、山东、山西、北直。被后世熟知的状元沈坤、探花唐顺之、王阳明、曾铣等,都是包邮区出来的高武进士。
所以南京国子监秀才们的武功非常不弱。张岳现在被贬在国子监,尚未建立日后的军功,但是他从秀才开始见多了真功夫,眼力劲还是有的,他评估杨植的武力值在自己之上,典型的穷人靠变异。
总之,杨植中规中矩,文化水平一般,武力值较高。很符合人们对江北中榜地区的刻板印象,唯一给国子监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杨植的数学能力强太多,已经掌握了当时少数算学家才会的不规则图形求积方法。
人生有四大铁。喝过花酒后,张岳与杨植关系亲密了许多,他大笔一挥,把杨植当成真正的捐监生,不用每天上课出操、下午举石锁扛大刀练骑射,上课、考试随意。
杨植表示感谢,又拉着张岳、徐天赐喝了一次花酒。不料乐极生悲,两天后涂惟、舅舅、小舅子也来到了南京,声称在南京搞一个商社做江南总经销。
人家说“三生作恶,知县附郭”,杨植的心情就是如此。小舅子姓郭名雷,听这名字就是出生时老天在打雷,所以小舅子理直气壮地说:“是姐姐叫我来看住你,怕你下次回家带一个妖精回去。”
简直是晴天霹雳。杨植不得不找个牙行,在附近租了两个小院落安顿他们。又过几天,赵大张二从南昌把涂惟的家小也接了回来。
涂惟以前经常在江南地区往来行商,一半是做生意,一半是打探消息兼为宁王做统战工作。本身有举人功名,身份地位也足够跟各方面打交道。
杨植的设想是利用大明四通八达的驿站、官道和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各地的铺兵,把商业、情报结合起来,而锦衣卫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杨植把涂惟介绍给徐天赐,在酒桌上谈了自己的构思。徐天赐听了非常激动,当即表示南直的生意、情报自己可以做主。
具体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
苏州那边给王宠去了信,王宠答应收杨植进科举辅导班。这个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从此杨植就得每个月从南京去苏州待几天再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