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再不下雨,庄稼可都要遭殃了。
辣子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章 再不下雨,庄稼可都要遭殃了。,将门天骄:带着逗比老祖宗们重生楚天骄陆钰,辣子兔,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凤甲从蜀地派人送回来一份书信和图纸。
凤甲信中说,她到了蜀地才发现,这里的筒车,已经不依靠人力,而是借助水力驱动。
缺陷是送水的高度有限制,只能将水送到与筒车等高的地方。
楚清言看了信后感叹:“民间百姓的智慧,不容小觑。没想到过了几十年,他们已经想出了借助水力运转的筒车了。”
凤甲又说,筒车体积庞大,要运一架实物回甘州,颇有困难。
她正在说服两名会制造筒车的工匠,举家搬迁到甘州,稍后便会回甘州。
楚天骄拿到了筒车的图纸,如获至宝。
她立即召集了甘州的工匠来一起参阅。
在内行人的眼里,有了图纸,就基本有了轮廓。
要复制出来,虽然有难度,但不至于毫无头绪。
楚天骄让其中一位老工匠将图纸讲解给她听。
听完后,她皱眉道:“筒车安装在河边,直接取水上岸,灌溉农田,这对低洼地区太有用了!
蜀地中央是平原,如此一来,岷江水可以灌溉万顷良田。
但这不适合我们甘州。
甘州的农田,一半在山地和丘陵,不可能造那么高的筒车运水。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好好的想一想,可不可以改进一下,如何将水从山底运送到山上?”
木匠们面面相觑,他们觉得州牧大人这是在给大家出难题。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法则。
蜀人能借助筒车的高度,从河里取水上岸,浇灌农田,已经是壮举了。
州牧大人还想让这水上山,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楚天骄从东夷回来后,政务再繁忙,也会抽空学习玄清道长给她留的功课。
自从李匡提到云中观有一本启蒙书籍《云氏杂学》后,楚天骄就派人去了黟山,给玄清道长送信,问玄清道长她可不可以学《云氏杂学》。
结果玄清道长不仅让人带回来了《云氏杂学》,还带回来了一本叫《天工开物》的书。
玄清道长说这本书是祖师爷默写的,据说是一位奇人著作,里面有大量的手工艺和农学技艺,可能对楚天骄有用。
楚天骄空闲时都会翻阅这两本书,她知道了一种叫做“势”的力量,在她的理解中,山势也是一种势。
这种势是可以借的,也许这个“势”,可以让水违反只往低处流的规律。
楚天骄将自己的想法跟工匠们说了。
并且让人拿来了个带壶嘴的茶壶,灌满水后让工匠们看。
“大家看,我是在壶里注的水,为何壶嘴的水会和壶里的水等高?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在运水上?
大家再看,如果我用一块东西,堵住壶的这边施压,壶这边的水下去了,壶嘴这边的水却上升,这一点是不是可以用在运水上?
咱们可以用大毛竹做水管,设计一个像壶和壶嘴一样的结构。
靠近河水的地方依靠水力施压,是不是就能将水管里的水,送往高处了?”
楚天骄的话,让工匠们茅塞顿开。
她用水壶举的这个例子,通俗易懂,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将这运用到水利灌溉上而已。
提供了想法后,楚天骄就将这事交给了工匠们去钻研。
过了几日,凤甲将蜀地的工匠也带了回来。
蜀地的工匠一听楚天骄的想法,兴奋道:“如此一来,筒车的作用就大大提升,筒车使用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
在工匠们热火朝天的研究水力运送问题的时候,甘州逐渐开始热了起来。
自从上一次下雨后,又有大半个月没有下雨了。
水车和水渠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低洼地区的水渠,逐渐开始贯通。
大河和渭河边,多了不少的筒车,百姓们对这样的庞然大物,充满了好奇。
“那是什么?”
“那是州牧大人让人造的筒车。据说是从河里取水用的。”
“布雨降水这都是龙王爷管的事情,州牧大人将手伸进了河里,不会惹怒龙王爷吧?”
“胡说,州牧大人就是怕干旱,才造的这筒车。”
“万一惹怒了龙王爷,不给下雨,真发生干旱,这筒车运的那点水,能起什么作用?”
“我都听人说了,人家蜀地早就用这筒车了,也没见龙王爷发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