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汤汤哩哩啦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
这是《鹿樵纪闻》中记载的两句诗,出自于明朝南京的一个乞丐之手。当时清军大军南下,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朝廷顷刻之间崩溃瓦解。原先高车驷马、峨冠博带的朝廷大臣们,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人以身殉国,其他人大都要么屈膝投降,要么仓皇逃跑,置圣贤教诲和忠义廉耻与不顾,种种丑态,连要饭的乞丐都看不过眼,写下这首诗讥讽他们。
明朝覆灭之际,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衡量明朝官员品行的试金石。原先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朝廷重臣们,如钱谦益、洪承畴等人,深受皇恩却临危变节,为了苟全性命,当了可耻的叛徒和汉奸。而很多默默无闻、屈居下僚的小官吏,却宁死不降,以死报国。如南明户部主事黄端伯,在清兵入城后,他在家门上写下几个大字:大明户部主事黄端伯不降!
连清朝豫亲王多铎都对他的气节佩服不已。
更为离奇的是,有一个在明朝声名狼藉的贪官,平时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他做了一件事,震撼世人。此人就是明朝大臣朱大典。
朱大典,浙江金华人,出身贫苦,一度栖身破庙。但他胸怀大志,酷爱读书,因家里太穷,连上私塾的钱都出不起,于是经常站到村里私塾的窗户下面,隔窗偷听。就这样,朱大典靠着“偷师”和自学,于万历四十四年考取进士,成为大明朝的官吏。
朱大典从山东某地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步升任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凤庐巡抚等职务。他在任期间,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兵。当时明朝已经进入末期,内忧外患,刀兵四起,朱大典虽是文人出身,却胆勇过人,晓畅兵机,是个将帅之才。在福建期间,他率兵屡次挫败荷兰“红毛番”的进攻,在山东期间,军阀孔有德起兵叛乱,纵横劫掠,无人可敌,最后却被文臣朱大典杀得丢盔弃甲。
朱大典为官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贪婪成性,是个名副其实的贪官。史料《东南纪事》记载,他在任凤庐巡抚期间,贪婪凶暴,千方百计搜刮勒索民财,婪索财贿,其穷凶极恶之状,被人形容为“乳虎苍鹰”,“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可敌国”,靠贪墨积累亿万资财,是明末数一数二的大贪官。崇祯十六年,朱大典遭到御史弹劾,丢官罢职,回到老家金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明朝危亡之际,贪官朱大典的表现却让人始料未及。
《东南纪事》记载,隆武元年,清军挥师南下,经略江南。面对清朝大兵压境,朱大典一不跑二不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聚草屯粮,购置器械火药,组织起一支队伍,守土自保。此时成立不久的南明弘光朝廷已经覆灭,南明隆武帝在福建继位,授予朱大典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让他负责担任浙江金华一带的防御守备。朱大典慨然领命,决心与清朝死战到底。
《南明史》记载,隆武二年六月二十三,清朝亲王博洛率领大军包围金华城。清将先派人送来招降书信,朱大典毁书斩使,决不投降。清兵随后大举进攻金华,朱大典打仗果真有一套,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死守孤城二十多天,清军伤亡惨重,始终不能破城。清军援军源源不断而来,还带来大量火炮,日夜攻打。金华城守军渐渐伤亡殆尽,粮尽援绝,凭着一腔忠义之心做着最后的苦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