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命长长岁悠悠,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奚昀写完一张卷子他翻找着桌上纸张书本寻找答案,却突然想起答案落在房间里没拿出来,房门开出开进“吱呀吱呀”的声音太过刺耳,他决定还是不打扰云雾睡觉了,于是继续开始下一张卷子的习题。
随着做题进度的推进,对于那些最为基础的题目,奚昀已经无需再过多关注或解答,他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具挑战性的难题和疑问之上。
当他翻至试卷的背面时,一道策论题映入眼帘,这道题目不禁让他微微挑起了修长的眉毛。说来凑巧,此题目竟然与昨晚他和云雾探讨有关玉米收成时间时所联想到的问题相似,但同时又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这道题目源自《吴越春秋》中的一句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乎?”
奚昀凝视着这句话,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圈了起来,并在旁边的草稿纸上迅速整理起自己的思路。待心中大致有数之后,他才开始动笔撰写正式的文章。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当他明确理解了题目,写清楚表面意义后,便毫不犹豫地展开对主题的深入探索。这是进入郡学后,曹夫子在课堂上传授的宝贵经验。
曹夫子曾经郑重其事地强调过,撰写文章必须讲究深度与浅度的把握。有些题目初看起来似乎轻而易举,但实际上却需要考生去深入挖掘并阐述清晰其背后深意——而这,恰恰正是阅卷官们所期望看到的答案。
(/41009/41009348/16064005.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