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8章 比如你跟张红一起通宵研究工作的事,官场:权力之巅,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真正的问题出在乡一级财政上。
别的地方咋样,李卓是不知道的,但富宁这个偏远县,各乡的财政管理因为缺少监管的缘故,几乎成了筛子一般,到处都是漏洞。
问题是县里不知道这事吗?
不,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不想管,也不能管。
至于原因么?在县财政局主管了两年农业农村股的李卓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别的就不说了,回到农业补贴这一项上。
以青山乡为例,全乡可种植土地实际数目是九千八百亩,可报到县里的却是一万五千六百亩。
好了,咱们先不管山多地少的青山乡这个上报数字准不准,反正县里就是按照这个标准从上面搞来补贴的。
发放到农民手中的那每亩125元是绝对不能动的,这个标准谁都知道,动了就会引来全乡农民的上访,这可是大事。
能动的,自然是虚报出来的那五千八百亩地的补贴款七十二万五千元。
这一部分钱,也是要实打实地划到乡里的账户里的,然后,通过各种运作转入小账本,再转向县城。
(我靠了,我在这儿是不是说了啥不该说的话呀?)
这还是小账本中的小数目,真正的大数目是从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来的。
比如,云雾岭采石场占用了部分农田,总要给补偿的吧?
这个补偿的标准可就是没个准了,国家是有规定的,但在富宁这种地方,又有几个人能知道?
所以,也有了云岭村韩老五这种上访专业户的存在,不就是因为那每亩仅有五百元的补偿么?
这个五百元是规定补偿款的百分之一。
那么,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去了哪里?
这个李卓也不知道,因为但凡涉及这一类的运作时,他是被排除在外的。
好了,现在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单说这七十二万五千元的事情,咋分?分给谁?
除了极少一部分留给乡里之外,大部分都要返回县里,走正常渠道自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第二套账本,俗称小账本。
富宁县九镇五乡每个都有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账本,但涉及农业补贴的,也就那五个乡是有的。
其他九镇的土地实在是不好糊弄,卫星拍得清清楚楚,所以,大家都没下手。
这五个乡往县城返款时,青山乡划给了财政局,为啥是这么个情况,这事儿就别细问了。
至于其他四个乡划给了哪个单位,李卓当然也知道,但这事儿能说出来吗?肯定不行啊。
单说青山乡这七十二万五千元,给财政局的领导们分配时,是乡里专门安排两个人,单独送。
这钱,李卓收没收?这本来应该是个迷,但他私下里不经意间透露过,确实收过,两年共六万元。
他不透露出来都不行啊,毕竟这是规矩,他敢破了这规矩,就别想在富宁官场上混了。
现在举报他的人,恐怕不仅仅是以这六万块钱说事,估计也就是当做一个突破口,想扯出别的问题。
但是,这么做的弊端可不小,一个不好,就要把整个富宁官场的人都要牵进来,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
所以,举报他的人到底是傻了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74791/74791730/12540902.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