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就当故事听,同行,关中盗墓手记,石头娃,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凡有点经验的,也是家里老人干过这一行给传授的,所以都处于实践摸索期。
加上人少墓多,相互间没太多竞争意识。
只要不是两伙人盯上同一个墓的情况,基本不会产生矛盾。
所以同行观摩交流经验的事也并不鲜见。
说个大家可能都不信的情况。
八十年代我带人在长安县盗墓。
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死宝变活宝,发家又致富。
死宝指的是埋在地里的陪葬品,挖出来变成活宝卖掉,就能发家致富。
这句话的广泛流传,反映出当时盗墓的猖獗。
那具体有多猖獗呢?
当夜幕降临,附近村庄的人三五一伙,七八一群的,扛着锄头铁锨就上塬挖墓了。
没错,是挖墓。
那时大家法律意识薄弱。
认为那只是挖,而不是盗。
村里人加上外来盗墓贼,浩浩荡荡上千人一起上塬挖墓。
那阵势大的跟搜山剿匪差不多。
而且相互间有说有笑,没半点同行是冤家,谁跟谁抢地盘之类的矛盾。
甚至发现出东西的墓时,还呼朋唤友一起来挖,气氛是相当和谐融洽。
到天快亮时,就有人坐着拖拉机来收东西,只要把东西给过去就能变现。
形成当晚盗墓,当晚出货的产业链。
不过这种盛况没持续太久。
过于明目张胆的疯狂,引来法律的重拳出击,大批盗墓贼在专项整治中落入法网。
从那之后同行就都低调多了,而且防备心日益增强。
“换身衣服,去看看商洛同行的水平怎么样。”
我从包里拿出一身普通衣衫换上,和王虎离开招待所去追那几个同行。
路上一番打听,终于追上那几个同行。
他们衣服上都补丁摞补丁。
看起来也是地里刨食的农民,为了让家庭过上好生活,才走上这条路的。
领头的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黝黑的脸上满是褶子,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他身后跟着个中年,和两个半大小子。
几个人面貌都有点像。
估摸可能是一家子。
远远跟着他们走出城区,进入西南边的山中。
山坡地势平缓,背靠秦岭,面朝商洛地区的小平原。
风水上来说算有照有靠,但比起真正象形的风水宝地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只能算是小吉位。
这种小吉位一般是当地富户的家族墓地,以明清两代墓葬居多。
但也不排除墓压墓的可能。
就是上层明清坟,深层还有年代更久远古墓的可能。
这时那四人在山坡上站定。
老汉蹲在地头说了几句。
中年汉子和两个后生拿出捅锅炉的长铁钎,开始往地里使劲捅咕。
每次把铁钎捅到全没入土里,就拔出来换个地方继续。
这和用扎杆的意思差不多。
但因为铁钎长度有限,所以探测的土层很浅,顶多就能探探明清坟。
看到这里我笑了。
本想跟同行学习学习,结果这几位手艺不怎么样。
于是我带着王虎直接走了过去。
我们的出现,让那四人紧张起来。
中年人和两个半大小子举起铁钎,隐隐成三角形围住我俩。
“你们是谁?”
“要干嘛?”
(/65765/65765939/10100934.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