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废很小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1章 0598【帝王最大的敌人,寿命!】,大宋泼皮,很废很小白,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丈河上,波光粼粼,舳舻千里。
数十艘庞大的货船,在水师战船的护送下,航行于河面之上。
这些货船的甲板之上,堆满了黄金、白银、象牙、玛瑙、宝石等珍宝,引得沿途两岸无数百姓围观。
这一幕,自然是猴子有意为之。
没甚么比真金白银更好宣传海贸的方式了。
华夏人对土地的感情太过深厚,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
说实话,韩桢其实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他起码努力尝试过了。
土地兼并,一直是王朝最大顽疾。
历朝历代,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登基后,都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切改革的核心皆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问题。
韩桢从不认为自己比前人聪明,唯一的优点,不过是后世的眼界罢了。
他的方法,说白了也就三步。
首先是针对民间,削弱门阀士绅的影响与能力,规定田产上限,控制土地买卖。
其次是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宗室和权贵们。
早在山东之时,他就已经给一众官员透露了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土地。
前两个法子,都是以抑制为主。
但堵不如疏,压的太狠,届时反弹的也就越狠。
他在时还好,凭着威望,谁也不敢造次,可他死后,汹涌的反噬,新任皇帝决计压不住。
老祖宗总结的很好,天下人熙熙攘攘,不过为了名利二字。
寒窗苦读数十载,削尖了脑袋挤进官场,有人为名留青史,传颂千年,有人为摆脱贫寒,衣锦还乡。
指望朝堂之上的官员都如圣人般,不为私利,只为黎民苍生,家国社稷,压根就不可能。
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圣人不是没有,可几百年才出一个。
所以,韩桢才会如此迫切的发展工商业,以及海贸,将权贵阶层的目光从土地挪到茫茫大海之上。
能否成功,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韩桢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与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比,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年轻!
他太年轻了,过了年节也才二十一岁,比之李二凤、刘秀这两个天命之子都还年轻六七岁。
且以他的身子,只要不作死磕丹药,酒色有度,活到七老八十完全不成问题。
谢鼎、常玉坤都多大年纪了?
年轻一辈的赵鼎、祁蒙,也都年过三十。
岳飞、韩世忠、聂东也比韩桢大上不少,唯有一个刘锜,与他年岁相当。
四五十年的时间,足够他熬死一帮开国功勋。
听上去似乎很儿戏,可寿命对于上位者来说,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纵观历史,多少英雄人物,不是败给了对手,而是败在了寿命上。
如宇文邕、柴荣这般雄主,再给他们十年时间,历史说不定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为首的货船二楼,船舱窗户洞开,赵柯站在窗前远眺前方。
“朱相公,还有多久到京城?”
相比起之前,眼下的赵柯更加谦卑,说话的语气也更加恭敬。
自打踏上中原,所见所闻都深深的震撼了他的心灵。
中原太大,太繁华。
仅仅只是一座县城,便比之占城的国都,还要繁华数倍,更不用说那些恢弘的郡城了。
然而,更令他震撼的是,从朱达口中得知,这一路走来的郡城算不得甚么,京师占地方圆百里,人口破百万。
一座城,上百万人口,比之安南、占城、真腊三国百姓加起来还要多,这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与想象。
父亲果然没有骗他。
“快了,已过杨镇,约莫还有半个时辰。”
朱达手捧一份《青州早报》,头也不抬的答道。
在他面前的矮桌上,还堆放着高高一摞报纸。
出海将近一年,国内发生了太多事情,旁人三言两语也说不清,且多有遗漏,最好的法子就是看报纸。
《青州早报》主攻时政刊,国内外的时闻,都能在报纸上看到。
早在泉州之时,他便命人收集二月至今的所有报纸。
既能了解这一年国内的变化,又可消磨枯燥的时间。
目前,他已经看到了十月份的报纸了。
一刻钟后,在赵柯期盼的目光中,远方尽头,出现一座雄城。
尽管隔得还很远,可依旧能感受到城池的雄伟。
赵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似要把城池印在脑中。
随着货船行驶,远方的雄城渐渐变大,最终犹如一道天堑,矗立在天边。
高耸的城墙足有数丈,外层全部铺设着青砖,城墙左右延伸,无比宽广,竟一眼望不到尽头。
咕隆!
赵柯咽了口唾沫,直到这一刻,他心中才有些信了,这城中的百姓恐怕真有上百万之多。
就在这时,朱达略带调侃的声音在他耳旁响起:“这汴京的精彩之处在城内,不必一直盯着城墙看。”
赵柯回过神,问道:“朱相公看完了邸报?”
“差不多了,后面的邸报我大致翻了翻,没甚大事。”
朱达起身伸了个懒腰,心中颇有些遗憾。
全国蹴鞠大赛啊,这等盛事竟然错过了,着实可惜。
若是早回来三五日,还能赶上决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