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的耳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3章 襄王,大明血裔,月下的耳朵,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是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耿尚联军手下的军伍并没有太多的人马,所以他们也没有太过贪心,只是以洞庭湖为界,洞庭湖以北和洞庭湖以西他们全都占下了,剩下的地界则是寸土未动,这也是吴三桂能够容忍他们的原因。
他们若是侵占了洞庭湖以南的地界,那么就算是断了吴三桂和云南老家的联系,吴三桂不找他们拼命才怪。
襄阳府当初被张献忠攻破,民众杀牛摆酒喜迎义军,所以免于匪灾。李自成接手襄阳之后也没有大开杀戒,因为他当时打算以襄阳为都,后来在山海关败退,也没有在襄阳打什么硬仗,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大城池来讲,襄阳算是为数不多的幸存城池。
这座城池对于大明可没有什么好感,当初襄王朱翊铭在襄阳贮五省饷金,把百姓弄得苦不堪言,襄阳周围的百姓早就恨不得义军攻破襄阳府,大家还能找一条活路。所以当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时候,百姓才会大摆宴席,一来为了缓和与义军的关系,免得遭受屠戮。二来便是对襄王的不满。
这些事虽然过去快四十年了,但是襄阳的百姓还有不少人记得当初襄王收钱粮时候的样子呢。
史书上对于襄王的评价也很含糊,若他不是一个好王爷,那么史书对于他的事迹一定会大书特书,因为后朝修前朝的史书,一定会将末代君王的气象写得淋漓尽致,但是偏偏对于他史书没有太多的评价。
像当初的福王朱常洵,史书上便留下了记载,说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
而襄王只说他死于南城楼,张献忠待他死之后,火烧南城楼,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因为他的死,杨嗣昌畏罪自杀。杨嗣昌这个人因为和大儒黄道周、忠臣卢象昇的恩怨,死后谤满天下,但是当初四正六隅十面网确实将李自成逼到了山里,这个战略在一定上是成功的,也不能说杨嗣昌就一无是处。
关于襄王的是是非非程孝廉没有机会探究,不管他把襄阳的百姓得罪得多狠,现在都一笔勾销了,因为耿尚联军来了。
当初襄王收拢钱粮好歹还是因为张献忠就在附近作乱,耿尚联军就更过分了,他们要筹集军备,是为了攻打川蜀。这襄阳城的百姓可就在暗地里骂娘了,你攻打川蜀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打下来又不分给我们银子,凭什么让我们出银子?
一时间什么大明什么襄王,全都抛在了脑后,甚至有人开始说还不如当初的襄王,襄王虽然筹集军备,但是好歹还留下了活命的粮食,现在可倒好了,这耿尚联军是打算把襄阳的地皮挂三尺才算罢休。
这句话一出了口,便立刻得到了周围百姓的认同,四十年前的事情,记事的人现在最少也都五十了,大多数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埋进了黄土之中,况且大明已经亡了,谁还会在家中整日念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就算有人喋喋不休,也得有人愿意听才是,那些孩子都没经历过当年的事,况且满清铁骑踏遍中原之后,未必对他们有多好,所以旧仇越来越淡,新恨却越来越浓。
程孝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大笑三声:“杨管家,你听到了没有,耿精忠和尚之信在襄阳城刮地呢。”
杨有财一拍脑门:“我的三少爷,你可小点声,虽然没人管咱们,但是免不了隔墙有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程孝廉这才收住了表情,笑了一声:“耿精忠和尚之信这是在取死,他们在这里根本没有根基,竟然把士绅全都得罪了,一旦大军攻打过来,他们立刻就会灰飞烟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