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莫回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八章,我的抗美援朝,上阵莫回头,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其他军队,尤其是旧军阀军队和果军不同,我军历来很重视官兵团结一心。什么意思呢?就是整个战役的目标,都是要讲清楚的。官兵都知道战役目标,才会劲儿往一处使,才会明白自己在战争中的作用。即便是基层官兵,也要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人多力量大的前提,是劲儿往一处使,而不是上了战场什么都不知道打那种糊涂仗。
志愿军的部队在打仗前,连长营长都会给大家讲解行动命令。打一个比方,一个连长会对士兵说:这次战斗,我们连从东边进攻某某高地。为什么从东边进攻呢,因为我们这个高地的西边和南边也有我们友军的进攻。我们进攻的作用是牵制敌人还是主力进攻。我们要怎样配合友军,我们的战斗目标是要全歼高地上的敌人。那么夺取这个高地是为什么呢?是为了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主力部队围歼消灭敌人的主力。
讲清利害关系,让每一个士兵对于整场战斗都有一个大局上的认识,而不是靠下达命令去让士兵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打仗。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战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官兵的积极性。
打仗不能像果军那样,仅凭几个当官的一腔热血,带着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拉来的壮丁去打仗。这样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打顺风顺水的仗马马虎虎,一旦碰见恶仗硬仗,那还不得全军溃散。不然委员长是怎么带着几百万精锐之师屡败屡战,转进宝岛的?你能说是委员长的兵不行还是委员长的武器不行?就凭你几个军官嚷嚷着为国尽忠,其他士兵都是拉来的壮丁或是空有一身本事却只是为了几个军饷而战。难道底下的士兵不会私下说一声:“打个锤子”?
其实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没两天,撤退到清川江以南的美军就站稳了脚跟,并且反过头来对清川江以北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当然,惊魂未定的美军是不会让美国人冒这个险送死的,说是美军,但其实负责进攻的还是南朝鲜军。
然而,之前数量庞大的神秘的中国军队主力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了朝鲜北部的茫茫大山中,仅仅剩下几个团规模的中国军队在清川江以北的一些重要节点上坚守阵地。美军让南朝鲜军队打头,发动了几次进攻都遭到了坚决阻击,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下美国人彻底迷茫了,到底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到底中国军队有多少进入了朝鲜?
如果美国人这个时候停止住进攻的脚步,停下狂妄的占领全朝鲜的想法,那么也许后面就不会让十几个国家的数十万条生命永远的留在朝鲜这片贫瘠荒蛮的土地上。
但是,麦克阿瑟已经七十岁了。七十岁的麦克阿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到指挥下一场战争,更不知道他还能当多少年的远东部队总司令。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联合国军’之前确确实实是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而且也确确实实是败了。云山一战,败得不明不白,甚至到最后都没能搞清中国人的真实意图。身为一个经历过一战、二战的老兵,身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身为一个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并不想让自己的军人生涯以一场失败的战役作为谢幕。
老兵暮年,壮心不已。麦克阿瑟不在乎别人是说他狂妄自大还是目中无人,他渴望一场胜利,一场彻彻底底的胜利!军人就是渴望胜利!
人们在心中有执念的时候,便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东西!在比对过所有情报之后,麦克阿瑟做出了一个判断,这场战争,自己还是可以赢的!于是他极力游说国会,最终同意了他继续进攻的想法。
他不在乎中国人的意图,事实上他固执的认为,即便是中国军队参战,自己的军队也可以凭借强大的空军彻底切断中国人的后勤补给线。难道在自己的带领下,刚刚打赢日本人的现代化军队,会不如一支连大炮都没有的乌合之众?自己拥有的可是航母战斗群、战列舰、数以千计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中国人有什么?他们甚至连双像样的防寒靴都造不出来。
十一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视察了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和前线士兵的情况。
很多年后,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承认,进攻开始当天,他在前线看到的并不是一支士气高昂、势不可挡的军队,而是使人极为担心和薄弱的令人沮丧、毫无士气的军队。尤其是他们的友军南朝鲜人,简直是一群毫无战意的乌合之众。麦克阿瑟说,他已经决定,一旦中国人参战,他就立刻放弃攻势,并停止北进。
但那只是他很多年后承认的事情而已!身为一个将军,他在士兵和下属面前永远不能显露出畏惧和犹豫,他必须让自己表现的自信满满,他必须给士兵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必胜!所以在同一天,身为整个远东地区军队最高司令长官的麦克阿瑟亲自乘坐飞机沿着鸭绿江‘研究地形并寻找敌人活动的迹象’。
(/26638/26638034/11432997.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