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5、赶集,带着空间回六零:麻辣甜妻撩狼汉,石向晚,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时的队长家里,祝永祥吃着早饭问他媳妇:“他娘,我昨晚是不是咳嗽次数少些了?”

杜月华仔细一想,颔首道:“好像还真是哈,先前一晚上要咳十好几次,昨晚好像只咳了四五次,嘶,这个周隐,还真有点儿门道。”

祝永祥颇有些自傲地道:“那可不,我看人的眼光,一向不差。”

而此时,有门道的周隐拿麻袋装了一百斤粮食,又用背篓装了十斤猴头菇。

从生产队办事处出来后,直奔村子东头那棵老槐树。

生产队的牛车已经等在那里了。今天四月二十三,连桥乡当集。

从建国起,到六六年之间,农村的农产品、手工制品贸易,都还比较正常。

只是禁止倒买倒卖,禁止大宗交易。

直到六六年以前,很多地方的乡村集市都还是一旬三圩。

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

附近几个乡还会错开赶集时间,方便农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集市,交易农副产品。

虽然三年灾害时,物资匮乏导致集市名存实亡。

但真正毁灭性的打击,还是在六六年之后。

政策变动,一些集市变成了一旬两圩,甚至干脆直接取缔。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位大婶儿,身前都抱着一个背篓,里面有鸡蛋、各种蔬菜。

但都只有小半背篓。

这个年代的农民,手里基本没有什么余粮。

能拿去换生活物资的,也就自留地那点产出了。

周隐的性别以及他手里鼓鼓囊囊的麻袋,在一众大婶儿中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周医生也赶集啊?”一位大婶儿笑着问。

周隐扬了扬手里的麻袋:“嗯,打算去集市上把粮食精磨一下,顺便拿山货换点儿家伙事。”

大婶儿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一个人坐拥两百多斤粮食,人间富贵呀,啧啧啧。

但想到他秋收夏收一颗粮食都分不到,两百斤粮食又怎样,吃完也就没了,便又不羡慕了。

牛车又等了约莫一刻钟,才缓缓驶出祝家庄,一路颠簸着,往连桥乡集市而去。

一个钟头后,到了地方。

连桥乡的乡场其实不大,就一条老街。

街上有粮站、采购站、机器房、供销社、派出所、废品收购站、合作社办事处等一系列职能部门。

还有几家特殊的商铺:榨油铺子、铁匠铺子、裁缝铺子等。

这些职能部门和商铺之外,则是各种各样的地摊。

大多数地摊就是把背篓摆在前面,人往背篓后面一蹲,就算是个摊位了。

还有些则稍微专业一点,在地上摊开一块油布,把农家自制的箩筐、麻布、木器等手工产品摆上。

更专业的,则是搭两张长条凳,凳子上摆张木板,农副产品摆在木板上,方便过往乡民挑选。

在极左派系当权之前的农村,就是这样自由而繁茂。

但在几个月后,局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到时候,全民去私有化,老百姓除了房子和人是自己的,其他啥啥都是公家的。

祝明月没有再深想,她人小力微,就连改变自家生活条件都如此吃力,更别说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了。

进了集市,她的购物欲瞬间爆棚。

虽然没有钱,但她有粮食啊。

这个年头,粮食才是硬通货,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粮食能换到大部分不要票的物品。

顺便说一句,全国第一张粮票出现的时间是1955年。

三年时间,还没推广到买什么都要用票的程度。

(/59318/59318002/11409879.htm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豪门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冷女学姐

橘猫

归藏

沐小婧

掌上明珠

穗雪

诱欢

淡淡狸

独家宠婚,骗来的军嫂

夜雨星辰

宠妻狂魔:枭爷,请克制!

金步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