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沧州之盟
三十年书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1章 沧州之盟,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十年书虫,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京汴梁,皇城之内。
一名内侍手捧奏本,快步走到御前,躬身说道:“陛下,此为沧州之盟奏本!”
赵佶听闻,神色微微一动,伸手接过奏本。
满朝文武的目光也瞬间聚焦过来。
赵佶缓缓展开奏本,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微点头,群臣在殿下皆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整个朝堂安静得落针可闻。
赵佶读完奏本,赵佶轻轻合上,陷入沉思。
童贯在奏本中详细阐述了与金国完颜希尹谈判的过程,从双方对燕云十六州归属的激烈争论,到大宋提出以岁币和边境贸易为筹码,再到金国最终提出让出部分州县的提议,以及最后金国要求的岁币数额,事无巨细,一一呈明。
“诸位爱卿,对于这沧州之盟,你们有何看法?”赵佶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开口问道。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绯袍的大臣出列,躬身说道:“陛下,燕云十六州乃我大宋故土,收复之心,满朝文武有之。但金国狼子野心,此次虽愿让出部分州县,恐怕也是心怀叵测。还望陛下三思,不可轻易答应,以免日后留下祸患。”
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也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辽国势弱,若能与金国结盟,先灭辽国,再从长计议燕云之事,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况且,岁币之事,大宋此前也有先例,只要能换取边境安宁,暂时付出一些代价,也未尝不可。”
两位大臣的观点针锋相对,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赞同前者,认为金国不可信,应谨慎对待结盟事宜;有的则支持后者,觉得这是收复燕云的难得机遇,不应错过。
蔡京怀抱笏板,稳稳地站在朝臣队列之中,双目微垂,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他身着华丽的朝服,袍角随着轻微的气流微微摆动,却丝毫不影响他那沉稳的站姿,仿佛这朝堂上的纷争于他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蔡京心中对这沧州之盟有着自己的盘算。
以他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的经验,深知此事利弊皆存。
金国的崛起势头迅猛,大宋若与之结盟,看似能借助其力收复燕云十六州,可金国的野心绝不止于此,一旦结盟,未来局势恐难以掌控。
然而,若不结盟,辽国虽已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宋独自面对,也并非易事。
此刻朝堂上群臣争论不休,他却并不急于表态。
蔡京很清楚,在这种关键时刻,过早表明立场并非明智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