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岛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暗巷回声:合肥异闻录,诡案密档,无光岛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档案员白夜。本章内容根据合肥市某匿名网友投稿的亲身经历整理,所有地名、人物均经过加密处理。深夜的淮河路步行街飘着细雨,二十三岁的实习护士林小棠裹紧风衣快步穿过巷口。她没注意到身后青砖墙上渗出暗红色水渍,更没发现那滩水渍正缓缓聚集成人形轮廓——直到第三根肋骨位置突然传来针刺般的寒意。
(一)
老城区拆迁工程进行到第三个月时,工人张建国在推倒西侧厢房时发现夹墙里的铜匣。匣面刻着「丙寅年封存」的模糊字样,十二枚生锈的钉卯将匣盖与匣身死死咬合。当晚值夜班的三名工人声称听见厢房旧址传来指甲抓挠木板的声响,次日清晨张建国被发现仰面倒在工棚里,瞳孔扩散的双眼直勾勾盯着天花板,双手保持着撕扯胸前工装的姿势。
市局刑侦支队新人田蜜带着勘查箱赶到时,警戒线外已围满举着手机拍摄的居民。她蹲在尸体旁记录尸斑分布,忽然感觉后颈掠过一丝凉意——本该垂直坠落的雨丝,在距离地面二十公分处诡异地拐了个弯。
「死亡时间凌晨两点至三点,机械性窒息。」戴着金丝眼镜的犯罪心理专家陆向东用镊子挑起死者衣领,「但颈部没有勒痕,呼吸道也没有粉尘堵塞。」他的镜片倒映着现场闪烁的警灯,却在某个瞬间突然捕捉到墙根处转瞬即逝的青色衣角。
(二)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系档案馆里,姜宁把泛黄的《庐州府志》摊在紫外线灯下。这位因过劳死穿越成御宁卫仵作的现代法医,此刻正指着万历年间某页记载:「万历三十四年夏,四牌楼突发地陷,现青铜人俑十二尊,双目嵌红宝石,掌心刻北斗七星。」她没告诉搭档沈君尧的是,昨夜在解剖室见到的人形水渍,胸口正对应着北斗天枢星的位置。
匿名网友的私信在凌晨三点弹进诡案组邮箱。发件人声称在寿春路某栋待拆老宅见过会移动的剪纸窗花,那些巴掌大的红纸人在月光下演绎着重复的场景:穿长衫的男人将铜匣埋入墙基,七个孩童围着火盆起舞,戴着傩戏面具的身影用朱砂在青砖上画满符咒。邮件附件里的视频最后五秒,有团模糊白影从镜头右侧缓缓爬过。
(三)
瑶海区某老旧小区七楼,刚毕业的程序员陈默在合租房里发现异常。自从隔壁搬来总戴着黑色口罩的姑娘,他的蓝牙耳机每到凌晨两点就会收到断续的摩斯电码。当他尝试用解码软件破译时,屏幕上跳出的赫然是三十年前《合肥晚报》的新闻标题:1986年明教寺古槐集体枯死事件调查报告。
「那些树不是枯死的。」陆向东把现场照片钉在案情板上,照片里张建国尸体周围的积水倒影中,隐约可见枝桠状阴影,「法医检测出死者血液含有超量槐树碱,这种生物毒素理论上只会存在于活体槐树汁液中。」他的钢笔尖在「丙寅年」三个字下方重重划出凹痕——1986年正是丙寅虎年。
(四)
省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室深夜亮着台灯。姜宁用棉签蘸取铜匣表面绿锈,显微镜下显现出排列规则的纳米级孔洞。「这些不是自然腐蚀形成的。」她将样本放入质谱仪,「孔洞结构能产生特定频率的次声波,持续暴露会导致人类产生窒息幻觉。」沈君尧闻言皱眉,想起三天前在拆迁办看到的图纸——十二栋待拆建筑的位置,恰好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形态。
匿名网友的第二封邮件带着GpS坐标。当田蜜带队冲进红星路某间地下室时,手电光束照亮墙上密密麻麻的符咒,与四百年前青砖上的图案完全一致。中央铁桌上散落着沾血的考古工具,半张未烧尽的信纸残留着「七星镇魂局」字样。角落里蜷缩的幸存者反复呢喃着:「它们要回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