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被曲解的文言
笔墨下的肆意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 被曲解的文言,怎么办?我的大学生活被围观了,笔墨下的肆意人生,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们不傻,一看这个秀才的表情就知道,天幕说的是正确的,他们这是害怕她们知道真正的意思:“放屁,后人人人都可读书,懂的比你还多,后人说的才是正确的。”
一个老妇从一位固执己见,不停向他人解释的儒生身边经过,瞅了一眼,这不是自从她和丈夫和离后,就一直指责自己不守妇道的前小叔子吗,对着他的脸就“呸”了一声:“这不是我那个考了五次都没有中榜的小叔子吗。怎么现在不逛青楼,改在大街上耍了,什么东西,连小小的秀才都考不上,还敢指责后人,真不怕来到雷劈你。”
身边的人听了,赶紧离他远远的,波及到他们就不好了。}
【“无商不奸”原意为“无商不尖”,指的是,商人卖米的时候, 不仅要把斗装满,还得堆出来一点,多让些利。
“富贵险中求”本意解释:“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指的是,要求做事情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以德报怨”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君子远庖厨”原本的意思其实是说君子杀生而不虐生。然后被曲解成男人不应该做饭,要远离厨房。)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面半句指的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职责是最不对的,并不是说没有繁衍后代是最不孝的这个意思。)
(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为:
爱之仁,正之义
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看到自己写的句子被后人曲解这般模样,到底是让他们曲解成这个样子,前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干系吧。
战国·墨子(科学家):“这到底是后世王朝就已经曲解此意,还是在那场救国之战中,因为我等文化典籍遭到破坏,才被后人如此曲解,在最近才开始真正理解。”
春秋·孔子(至圣):“吾华夏战争一直没有停止,我等写下的典籍也可能在战争中丢失,然后出来一个人收集整理,再按照自己或是那些帝王的理解,就变成后来的样子,一代代传承,也就把错误的意思当成真正的理解。
战国·孟子(亚圣):“现在有了纸张,记录我等的思想也方便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我等还是麻烦些,记录详细些。再有误解也就不能怪我等了。”
战国·孙武:“这些后人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要么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句子,要么直接把里面的字都给你改了。”
而那些被丈夫,婆婆指责“无后,不孝”的妻子,痛苦,原来这不是指责自己的,擦干眼泪,要么决绝的和丈夫和离,要么再次面对丈夫、婆婆的指责,直接和他们争论。}
【到底是谁在曲解这些错误的文言。老祖宗这些解释都能气的活过来。】
(小人也不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一般人。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其他的都是小人)
(时代在进步,人越活越退步,思想越来越保守,甚至落伍。)
{看来这些错误的理解对后人也产生了影响,不过还好,现在他们找到真正的理解。
系统看着后面还一脸不相信的样子,直接打通万界,让真正的老祖宗们给他们这些纨绔派结束吧。但也只能询问前面朝代记载的书籍,其他的一概不能问。
看完本人的解释,越往后的老祖宗越震惊:原来天幕说的是对的,原来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错误的解释,这让他们听孔圣人,孟夫子等人的,还是听朝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