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偶然的发现
远山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6章 偶然的发现,女尊:穿成状元,我竟成了负心女,远山远,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还有事情吗?没事我要回去歇着了。”
沈煜的脸色却在这期间变得有些不对劲了。
什么叫怕耽误妻主的大事?
难道,司念知晓什么?
还是说……?
想到这个可能性,沈煜下意识的想要逃避。
不会的,这不可能,霍然不是这样的人。
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
饶是他在心里一遍遍的说着,脸色却还是变了。
藏在宽大袖子下的手逐渐攥紧,强忍着没有发作。
司念虽然对于他这么大的情绪变化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开口说什么。
他又不是贱,做什么眼巴巴的去关心一个和自己抢妻主的男人?
他放弃抱着胳膊的姿势,端正的站着。
“还有事情吗?”
“没了。”
沈煜失魂落魄的回了这么一句话,转身离开。
“什么人啊!奇奇怪怪的!”司念身边的虞仆在关门时嘴里小声的嘟囔着。
司念也听见了,只是他并没有制止。
毕竟,这话也是他心里想要说的。
半夏扶着有些恍惚的沈朝着自己院子走去。
此刻的沈煜满脑子都是不可能,他不愿意相信自己会得到这样的对待。
半夏一脸的欲言又止,可到底是顾忌着眼下是在外面,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好不容易回到了院子里,半夏立马开口。
“主子千万别气,司侧夫与您是一样的,轮不到他教训您的。”
“您就当是两人拌嘴了,千万别往心里去。”
可沈煜坐在椅子上还是一副遭受了极大委屈的样子。
————————————————
小故事一:
在中原大地的边缘,有一座名为桃源村的小村落。村子背靠着连绵起伏的青山,山上植被繁茂,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
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绿树成荫,是村民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金黄的树叶飘落,宛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冬天,白雪皑皑,整座山银装素裹,仿佛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前潺潺流过,溪水甘甜可口,滋养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老人,他已过古稀之年,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但身体依然硬朗。
阿福一生都生活在桃源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为人善良、正直,在村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很敬重他。
村东头有一户人家,当家的叫李大山,是个勤劳朴实的庄稼汉。他的妻子王氏温柔贤惠,夫妻二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叫虎娃,女儿叫巧儿。
虎娃十岁,聪明伶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巧儿八岁,乖巧懂事,总是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每年春耕时节,是村里最忙碌的时候。天还没亮,李大山就扛着锄头,牵着老黄牛来到田间。
他熟练地套好牛轭,开始翻耕土地。随着老黄牛缓缓前行,身后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犁沟。
王氏则在家里准备早饭,等太阳升起的时候,她会带着虎娃和巧儿,提着装满饭菜的篮子来到田间。一家人席地而坐,吃着简单却又美味的饭菜,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罕见的旱灾。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庄稼都快要旱死了。
村民们心急如焚,纷纷想办法寻找水源。阿福召集大家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商议对策,他说:“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水源。”
李大山站起来说:“阿福叔,我听说村后的山里有一个山洞,以前听老一辈人说里面可能有水源,要不我们去看看?”众人听后,觉得这是一个办法,于是决定第二天一早进山寻找水源。
第二天,李大山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背着干粮和工具,向村后的山里进发。
山路崎岖难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终于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山洞。山洞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摸索着向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突然听到了一阵“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水滴落下的声音。众人顺着声音的方向找去,发现了一处石壁上有泉水渗出。
大家兴奋不已,连忙用工具在石壁下挖了一个小坑,让泉水汇聚起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挖出了一个小水池,清澈的泉水不断地涌出来。
他们赶紧跑回村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拿着水桶和扁担,跟着他们来到山洞取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田里的庄稼得到了灌溉,终于保住了。经过这次旱灾,村民们更加团结,明白了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在桃源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
有一次,村里的张大娘生病了,她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一时无法赶回来。
李大山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张大娘的责任。他每天都会去张大娘家,帮她砍柴、挑水、做饭,还请来了村里的郎中为她看病。
王氏也经常带着巧儿去陪张大娘聊天,给她送去一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张大娘的病情逐渐好转。
桃源村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全村人都会聚集在村中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赏月活动。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食物,摆在广场上的桌子上。有圆圆的月饼,寓意着团圆;还有新鲜的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孩子们则在广场上嬉笑玩耍,有的提着自制的灯笼,有的玩着猜灯谜的游戏,热闹非凡。
阿福老人会在这个时候,给大家讲述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他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绘声绘色,仿佛嫦娥就在眼前。
孩子们听得入迷,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讲完故事后,大家还会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娃和巧儿渐渐长大。虎娃到了上学的年龄,李大山和王氏商量后,决定送他去镇上的私塾读书。
虎娃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起床,沿着山间小路步行去私塾。放学后,他又会匆匆赶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农活。
巧儿虽然不能像哥哥一样去读书,但她在家里跟着母亲学习针线活和各种家务。她心灵手巧,绣出的花朵栩栩如生,做的饭菜也越来越可口。
有一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桃源村。村子变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房屋、树木、田野都被厚厚的积雪掩埋。
道路变得十分难行,村民们都尽量减少外出。然而,村里的刘大爷独自居住,他的腿脚不太方便,在这样的天气里生活遇到了困难。
李大山得知后,不顾严寒,带着虎娃和一些村民,踏着厚厚的积雪,给刘大爷送去了粮食、柴火和生活用品。
他们帮刘大爷打扫了院子里的积雪,生起了温暖的炉火,让刘大爷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在桃源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多年以后,虎娃学有所成,回到了桃源村。他看到村里的教育条件比较落后,便决定留下来,开办一所学校,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很快建成了。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巧儿也长大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嫁给了邻村的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两家的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
阿福老人看着村里的变化,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常常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