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小小萌娃,带飞一堆隐世大能,佚名,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必。”
薛玉成将信扔进脚边的炭火盆。
火苗窜上信纸,眨眼间就将纸张吞噬成灰烬。
京中局势不明,如龙潭虎穴,眼下不宜让澈儿回去。
澈儿留在子信那里,他更放心一些。
子信所在之地也不能暴露。
薛玉成让李泉附耳过去,低声嘱咐一番。
“回京后照我说的做,其余的我自有安排。”
-------
黑匪山的风吹过,湿湿润润的,夹杂着饭食的烟火气。
寒食节快要到了。
村里忙着蒸糕煮粥,提前备好那几天的冷食。
厨房里,灶台下的火烧得噼里啪啦。
伍瑛娘和秋奶奶正在做米团子。
大米加水碾成米浆,倒进锅里,加入几勺油和滤过的草木灰水,煮成雪白浓稠的米糊。
灶台边上冒出两个小脑袋,苏知知拉着薛澈站在旁边看得聚精会神。
大铁锅里蒸汽升腾,锅里的米糊黏稠成块,伍瑛娘两手拿着一个和锄头一般大的锅铲在锅里来回搅拌拖拽。
米糊最后凝成了枕头大小的米团。
伍瑛娘洗净了手,趁热揪下一小块,包了红枣沾了蜜,塞进苏知知早已张开的嘴里。
“真好吃!娘的手艺是最好的。”
苏知知吃得眼睛都眯起来,眼角都是溢出来的满足。
薛澈没好意思像苏知知那样张开口等着,但也嘴里也被塞了块热气腾腾的米团。
他细嚼慢咽地品味着。
米团黏糯,里面红枣的甜脆还有外边裹着的蜜香,的确很好吃。
“啊——”苏知知张嘴,眼神直勾勾盯着锅,还想吃。
伍瑛娘用手指轻点了一下苏知知的脑门,又给她喂了一个:
“好了,不能再吃了,等会吃不下晚饭了。这些是留着过几日寒食节吃的。”
秋奶奶拿着这个小篓子:
“你们俩呀,要是有空,帮奶奶摘些浆果回来,奶奶回头给你们做甜酱。”
“有空有空!”苏知知今日休息不用去学堂,正好有空去采野果。
苏知知的左手臂还悬挂在胸前,薛澈很自觉地接了秋奶奶手里的小篓子。
两人要走的时候,伍瑛娘还在搓米团。
苏知知三步一回头,总算是被薛澈拉出了厨房门。
山坡上的灌木丛里长着很多色红如血的果实,一团一团挤在一起,上面带着细小的绒毛,入口酸甜。
采摘回去可以做果酱,吃米糕的时候浇在上面。
这种吃法对平民人家来说很奢侈,但苏知知喜欢,秋奶奶乐得给她做。
苏知知摘野果的时候,嘴里还回味着刚才的红枣米团:
“阿澈,你以前在长安过寒食节都吃什么啊?”
薛澈背着小篓子,目光在低矮的灌木丛中搜寻野果。
他身子不好,以前也没什么胃口,寒食节不能开火,厨房里给他送来的无非是豆粥枣饼之物。
宫中也会赐下冷淘和青精饭,但他吃不下两口就让人撤下去。
薛澈这么回忆着,嘴边也自然地说了出来。
苏知知好奇:“宫中还赐吃食么?那宫里赐肉酱么,肉酱里会不会有……”
“没有。”
薛澈知道苏知知要问什么,赶紧截住话头。
苏知知采下一把红得发紫的浆果:
“阿澈,你爹一定是很厉害的将军,所以圣上吃饭的时候都能想起来给你家送吃食。”
薛澈虽然与父亲聚少离多,但父亲在心中的形象一直伟岸高大,听见苏知知夸父亲,他弯下的身板不由挺直了:
“我爹十四岁就跟我大伯从军征战,十六岁立战功,十七岁名满长安,十九岁被圣上亲封骠骑将军。”
“当年长安有‘文武双璧’,其中的武璧指的就是我爹。”
薛澈没亲眼见证过父亲十几岁时的意气风发之姿,却听张管家讲过许多次。
他爹薛玉成和已故的大伯薛玉琢曾是长安数一数二的年轻俊才。
苏知知的重点又偏了:
“文武双璧,你爹是武,那谁是文?”
这个问题,薛澈不清楚答案。
他也曾好奇什么样的人物可与他爹齐名。
去年薛玉成回京述职,难得在家中待几日。薛澈随口问起过文武双璧的事情。
薛玉成黯然垂眸,只道:
“子信走后,长安再无双璧。”
张管家在一旁叹气:“将军节哀,逝者已逝,裴家已不在。”
而后两人都沉默了。
薛澈敏感地没有再问下去。
太阳从云朵后钻出,照得苏知知手里的浆果饱满剔透。
薛澈把苏知知手上的浆果接过放进小篓子里:
“我只知道他姓裴,字子信,已经不在人世了。”
www.mbeoge.cc。m.mbeoge.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