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涡村燃众志 情厚守家园? 共克艰难路 明朝绮梦圆,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乡亲们啊,” 我一开口,就如同老村长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唠家常,亲切无比,“咱们都是靠土地吃饭的人,日子确实苦了些。可看看身边的一切,哪一样不是咱们用汗水换来的?虽说累得够呛,但心里那份踏实和满足,比啥都珍贵!”
这话一出口,台下的乡亲们纷纷抬起头,眼睛里多了几分光亮,少了些许疲惫。他们知道,我讲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每一句都能戳中大家的内心,让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干活儿的劲头也更足了。
就在这时,村头小卖部的刘大叔,这位热心肠的汉子,拎着几大袋子自家炒的瓜子和花生走了过来,笑着大声喊道:“大伙聊得这么起劲儿,来,吃点瓜子花生,边吃边唠!” 说着,他把袋子往人群中一放,大家纷纷伸出手去抓,嗑瓜子的 “咔咔” 声与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温馨的夜晚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息。而茅山涡的故事,也在这欢声笑语中,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就拿村里的土地划分来说,前阵子就起了一场不小的争执。村西头的老赵家觉得自家的地被划少了,和隔壁老钱家闹得不可开交。两家原本关系不错,可这事儿一出,见面都不打招呼了。有一回,双方差点动起手来,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这时候,村里的老支书站了出来。他把两家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知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吧?当年两家为了一堵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张家主动让出三尺地,吴家也跟着让出三尺,才有了如今传为佳话的六尺巷。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这点地伤了和气,值得吗?” 老支书的话,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两家人的心里。他们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最终,老赵家主动提出重新丈量土地,要是真少了,也不再计较。老钱家也觉得自己之前太计较,两家握手言和,关系又恢复如初。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邻里之间,和为贵。
还有一次,村里决定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可涉及到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一开始,有些村民不太乐意,觉得自家的地被占了,损失太大。这时候,村里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给大家讲修路带来的好处。他们说:“就像那《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讲的,要是只看眼前利益,过度砍伐树木,最后村庄被洪水冲走,什么都没了。咱们现在修路,虽然暂时占了点地,但以后交通方便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经过一番劝说,村民们纷纷同意让出土地。
在这过程中,也有一些矛盾和争吵。比如,在确定公路路线时,有的村民希望从自家门口经过,方便出行,可这样会增加修路成本。于是,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有人说:“不能只想着自己,得顾全大局。” 也有人反驳:“那也不能不顾我们的实际需求啊。”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考虑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尽量照顾到个别村民的需求。
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我越发觉得,茅山涡的人们就像一群在风雨中并肩前行的行者,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理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而茅山涡,也会在这种不断解决矛盾、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