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的少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人才培养,实验室的意外,无所谓的少女,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云站在太医院的庭院中,望着那刚刚建成、还散发着新木香气的医学研究中心,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医学研究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而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已然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重任。
在太医院的一处偏厅内,风云召集了一众经验丰富的太医,商议全新医学课程的开设事宜。厅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众人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堆满了各类医学典籍。风云目光坚定,率先开口:“诸位同仁,如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太医院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我打算开设一套全新的医学课程,融合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一位年长的太医微微皱眉,担忧地说道:“风云啊,中医传承千年,经典理论自是根基,可这现代医学知识,我们了解尚浅,贸然融入课程,是否妥当?” 风云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前辈,时代在变,医学也在进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人体,与中医理论相辅相成。两者结合,定能为医学发展开辟新道路。”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众人最终达成共识。
课程设置方面,风云精心规划,力求丰富多样。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的核心课程之一,他安排了资深太医授课,详细讲解望、闻、问、切的精妙之处,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掌握如何从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细微之处,洞察病情的根源。中药学课程则着重介绍各类药材的特性、功效与炮制方法,学生们不仅要熟知每一味药材的名称,更要亲手辨别其真伪优劣,学习如何根据病症精准配伍。西医解剖学的引入,在太医院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了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认识,风云专门购置了人体模型,在课堂上,教师手持模型,详细讲解人体骨骼、肌肉、脏器的结构与位置,学生们围在四周,好奇地观察,不时提出问题。生理学课程则深入浅出地阐述人体的生理机能,从细胞的新陈代谢到器官的协同运作,让学生们理解人体内部的奥秘。临床实践课程更是重中之重,风云深知,只有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医者。
为了编写一套贴合课程需求的教材,风云日夜忙碌。他的书房内,灯火常常彻夜通明。桌上堆满了他的笔记、各类医学典籍以及未完成的书稿。他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那些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积累的宝贵心得,毫无保留地融入教材之中。同时,他还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力求让教材内容既传承经典,又紧跟时代步伐。在编写中医诊断学部分时,他详细记录了一个个疑难病症的诊断过程,从最初的症状判断到最终确诊,每一个环节都描述得细致入微。对于中药学,他不仅介绍了传统的药材知识,还加入了现代药理学对药材成分的研究,让学生们对药材的功效有更深入的理解。在西医解剖学和生理学部分,他结合人体模型和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
在教学方法上,风云大胆创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他不再是单纯地讲解医学知识,而是通过展示病例,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病症的表现。他从太医院的病案室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详细讲述患者的症状、诊断过程以及治疗方案。同时,他还亲自操作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让学生们了解现代医学的诊断工具。在讲解西医解剖学时,他手持人体骨骼模型,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发出惊叹。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实践机会,风云定期组织学生到病房进行实习。清晨,学生们整齐地跟随带教太医来到病房,他们身着白色医袍,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在病房里,学生们首先观察患者的病情,询问病史,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诊断。带教太医在一旁耐心指导,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一位学生在为患者把脉时,手法生疏,脉象判断不准确,带教太医轻轻握住他的手腕,调整他的指法,轻声说道:“感受脉象时,手指要放松,力度要适中,你再试试。” 学生们认真学习,不断改进。同时,风云鼓励学生们提问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病房的一角,常常能看到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病例,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诊断思路,有的则对治疗方案提出质疑,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