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长驱直向河内城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长驱直向河内城,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赵子曰,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必须得承认,杨广开凿的这几条大运河,在开凿时确是耗费了极大的民力,也因此造成了极大的民怨,而今海内之所以大乱,这几条大运河的开凿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可这几条大运河,亦的确是大大地产生了便利的效果。别的不说,就这一条永济渠,李善道此前之援助窦建德和用兵清河郡时,就已经尝到了这条大运河带来的便利,现用兵河内,又深感其利。
——若没有这条运河,黎阳离河内虽是不远,只这些随军的粮秣,就得征调更多的民夫,且运输粮秣的道路、所需之时间,也远不如走运河方便、快捷。
在部队暂驻,等待粮船转入沁水之时,有三四人,先后冒着小雨而来,求谒李善道。
这几人自报门户,有的武陟等县的士人,有的是武陟等县的县寺曹掾。
他们的名字,李善道都没有听说过,然李善道不以此而轻视他们,亲热地接见了他们,依照他们自述的擅长才能,当场各给了他们相应的任命。
却此数人,已不是第一批主动来投李善道的。前日在获嘉县境时,就已有获嘉县的县吏、乡吏、士人,因闻李善道得新乡后的一应爱民重士之举措,及萧绣也降了李善道,而来投他了。
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兵马继行,改以沿着沁水,水陆行军,出了武陟县界,入安昌县界。
安昌县城,在沁水的南岸。
遥见南岸岸边,有隋将探窥,李善道知道,这必是安昌的守将。安昌也没多少守卒,又隔着沁水,不怕他们敢来袭扰。李善道故未理会与之,只令河上的粮船往南岸射箭,将之逐走。
前再行三二十里,一水由北而下,与沁水交汇。此水名叫丹水,源出长平郡之最北部,穿太行山而至於此。河内县城,就处在丹水与沁水的交汇之地,在沁水的南岸。
河内县,旧名野王,开皇十六年,改以现名。
到河内县城外时,天已近暮。
李善道传令三军,令就地驻扎,自引诸将到沁水北岸,眺视对岸的河内县城。
河内县城在丹水的西边。
李善道部现是处在沁水之北、丹水之东,从这一位置远眺,看不到河内城头的城防情况。
然可望见,其城占地颇大,比新乡县城要大上许多,城墙高耸,雉堞林立,遥遥见得阴云小雨之下,本该是炊烟袅袅已起的城中,炊烟却并不多见。
这肯定不是因为城中的住民少之故。
河内到东边的济源县一带,早在秦汉时就因南临黄河,北则经太行八陉之第一陉轵关陉可通河东,而商旅辐辏,人口繁盛,已是繁华之地,号为天下名都。今之城中炊烟稀少,无它缘由,只能是因城中百姓已知李善道兵马开来,或人心惶惶,做饭都没心情了,或已出城避难。
“萧公,你久在河内为官,郡府吏员和河内县的虚实,你当是熟悉的吧?”李善道问萧绣。
萧绣颇有点咬牙切齿的样子,回答李善道,说道:“将军,仆对河内郡府之诸吏,上到郡守,下到各曹曹主,尽皆熟知!河内县城,仆尝来过数次,其城防之虚实,仆亦稍知!”
“既如此,还请公详述,以便制攻城之策。”李善道略觉奇怪,不知萧绣为何有此衔齿之态。
萧绣为何咬牙切齿?还能是何缘故!
自是他仍在记恨郡府之前没有接受他“不要在让郡兵南下”之此建议的原因。
萧绣深吸一口气,说道:“敢禀将军,河内县城北邻沁水,要论此城,亦堪称坚牢,然将军今攻之,却有三利在将军!郡兵南下之后,城中守卒城中守军不足三千,此利在将军之一;孟善谊、独孤武都率郡兵南下时,随军带走了大批的粮秣,城中粮草匮乏,此利在将军之二;郡守无谋胆小,将军麾劲旅卷趋而至,其必惊惧,且城中士心亦必动摇,此利在将军之三!”
李善道顾郭孝恪等与秦敬嗣、高延霸、王须达、焦彦郎、萧裕诸将,问道:“萧公所言何如?”
郭孝恪点头赞同:“萧公言之甚是,城中守备空虚,粮草不足,士气低落,正我军攻城良机。”
秦敬嗣亦附和道:“郡守怯懦,我等士气正盛,一战可下。”
“既如此,明日拂晓,全军渡沁水,围攻河内!”
众将齐声应诺,士气高涨。
是夜,河东方面的一则情报送至,李渊留兵一部围河东,自率军西渡黄河,兵入关中。
(/49316/49316278/30006544.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