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何其难,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深秋已至,落叶无声。
御花园,凝香亭内。
石桌上的红泥小火炉上,一个精致的小铜壶咕嘟咕嘟的冒着水汽,石桌旁,站着一个身材有些消瘦的官员,他的脸上隐约还有一条疤痕。
“皇上,以上就是臣这半年来在南直隶等地的所见所闻,臣已整理成案,呈送了内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奉旨查察扬州一案的钦差大臣于谦。
“这半年来让你巡抚南直隶,辛苦了。”朱祁镇看着有些苍老的于谦笑道。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于谦正色道。
“坐,朕有些事情要和你说。”朱祁镇指了指一旁的石凳。
“谢皇上。”于谦行礼。
“浙地一事,你做的不错,朕自有封赏。”朱祁镇看了看于谦脸上的伤疤,缓缓开口道。
于谦的脸颊抽动几下:“臣……”
“吞吞吐吐,这可不像你于谦的性格!”见于谦欲言又止,朱祁镇打趣道。
于谦老脸一红,尴尬的笑了笑:“皇上,臣此次奉旨巡抚南直隶等地,深感吏治之重,臣斗胆谏言,请皇上即刻开始吏治革新,正本硕源,还大明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闻言,朱祁镇敲击石桌的手指顿了顿,随即叹了口气:“唉,吏治革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说着,从一旁的一堆奏折中抽出了一份放在于谦面前又道:“这是内阁前几个月就拟好的吏治革新条陈,你看看吧。”
于谦拿起奏折,翻看起来,不多时,他又放下奏折:“皇上以为可行?”
“你先说说,内阁的这份条陈如何?”朱祁镇反问。
“臣以为这份条陈虽然在打破既得利益壁垒、建立量化考核标准、强化朝廷垂直管理有所加强,可臣以为还不全面,或者说并未触及根本。”于谦道。
“哦?仔细说说。”朱祁镇笑道。
于谦沉吟片刻,昂然抬头道:“皇上,臣以为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推行吏治改革无非有五个原因:
其一,财政危机与民生压力。国朝一旦承平日久,必然会出现赋税流失与国库空虚,为何?因为国家承平日久,必然会出现文恬武嬉,文官为一己之私不断大肆贪污纳贿,地方豪强士绅为家族利益,不断扩充土地,压榨百姓,日积月累,国家财源几乎全都掌握在地方豪强士绅手中;
而武将呢,因为没有仗打,就没了进身之资,他们就会侵吞粮饷,不断中饱私囊,豢养私人武装,长此以往这些人眼中就没了朝廷,没了皇上,他们只为家主卖命,而丝毫不顾及国家和君王。”
听罢,朱祁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二,官僚体系功能衰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行政效率低下,故宋的冗官冗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选官制度的异化,”
说到这,于谦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见皇帝面色如常,继续说道:“皇上进行教化改革,臣以为正是基于此考虑。”
朱祁镇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知朕者,于卿也。”说着,叹口气,又道:“国朝立国七十余年,江南世家大族已经逐渐开始垄断朝廷的科举,魏晋南北朝的惨痛教训,朕不得不防啊!”
“皇上深谋远虑,臣钦佩之至!”于谦动容道。
朱祁镇却摆了摆手,揶揄道:“都说你于谦头铁,只会和朕硬顶,你这不也会说话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