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中医药调理颌下腺涎石症
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2章 中医药调理颌下腺涎石症,宝宝真骚是不是想被C,短耳的兔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颌下腺涎石症
[病案]周某,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在1978年12月就诊时描述了自己的病情。自三个月前起,他发现自己的右颌下部位长出了一个胡桃大小的肿块。每当患者进食或咀嚼时,肿块的体积会显着增大,伴随着难以忍受的胀痛感。
在经过上海某医院的口腔科检查后,医生诊断周某患上了“涎石症”,并建议通过手术摘除肿块。然而,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周某向医生表达了希望接受中医治疗的意愿。
在中医诊断时,周某的右颌下部位肿块略有隆起,边缘清晰可见。当医生用手触摸肿块时,发现它非常坚实,且压痛感十分明显。
[治则]理气化痰,行瘀软坚。
[方药]菖蒲3克,郁金12克,半夏10克,陈皮6克,川贝10克,白芥子5克,海藻10克,胆南星3克,丹参15克,金钱草15克。当服至第10剂时,从口腔排出黄豆大褐色结石一枚,周围带有脓性分泌物。原方又服2剂后,肿块及胀痛情况逐渐消失。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评析]在中医学中,瘿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涉及气滞不宣、痰瘀内结等因素。气滞不宣是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受阻,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而痰瘀内结则是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结,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颈部肿大、疼痛不适等症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