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朝堂议政论江东
隐居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朝堂议政论江东,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隐居的鱼,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66章 朝堂议政论江东
“主公,探子来报,江东方面…”侍卫欲言又止,神色凝重。
王厚回过身,“说。”
“孙权在柴桑大殿召开了朝堂会议……”侍卫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告。
王厚眉头微挑,手指轻轻敲打着城墙垛口,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江东的动静,他不能不关注。
几日后,柴桑大殿。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令人窒息。
雕梁画栋也掩盖不住这肃杀的气氛,阳光透过镂空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这大殿内的阴霾。
孙权端坐在主位之上,面沉似水,一袭紫袍更衬得他威严逼人。
他环视四周,目光如炬,似乎要穿透每个人的心思。
文臣武将分列两侧,一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
“诸位,”孙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何事,想必各位心中有数。”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了张昭身上,“子布,你先说说。”
张昭起身,躬身一礼,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主公,臣以为,江东连年征战,百姓疲敝,田地荒芜,仓库空虚,实乃民生凋敝之象。当务之急,应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与民更始,方能固本培元,重振江东。”
张昭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头。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切,对江东未来的担忧。
张纮紧随其后,拱手道:“主公,子布所言极是。江东水军虽强,但连番大战,损耗严重。军械不足,粮草告急,若再启战端,恐难以为继。不如暂缓兵戈,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虞翻、顾雍等人也纷纷出列,附议张昭、张纮的观点。
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休养生息的重要性。
“赤壁一战,我军虽胜,但曹军主力尚存。荆州新定,人心未附。此时用兵,实乃不智之举。”虞翻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他抬眼看向孙权,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主公,三思啊!”顾雍的声音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江东的百姓,已经承受不起更多的战乱了。”
大殿内的气氛愈发沉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文臣们的话语,如同巨石般压在孙权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阵的烦闷。
孙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的扶手,那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子布...";孙权突然开口。
孙权目光灼灼,落在张昭身上,“子布,你的意思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但仍不足以轻视?”
张昭感受到那份如芒在背的注视,不敢有丝毫怠慢,再次躬身,沉声道:“主公明鉴。曹操雄踞北方多年,麾下精兵强将无数,纵然在赤壁折戟,也伤不了他的根本。我军仓促进攻,胜算渺茫不说,一旦失利,恐引火烧身,江东危矣。”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稳,“为今之计,当务之急是稳固江防,加固城池,以应对曹操可能的反扑。同时,吸纳荆州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桑,建立完善的粮草补给体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江东的现状分析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臣听罢,纷纷点头称是,大殿内的气氛也略微缓和了一些。
孙权眉头微蹙,似乎对张昭的观点有所认同,但内心深处,却又隐隐感到一丝不甘。
他渴望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而不是龟缩在江东一隅,休养生息。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一声洪亮的声音便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主公!臣不同意!”周瑜大步出列,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面色刚毅,目光如炬,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曹操虽强,但经赤壁一战,已是强弩之末!我军士气正盛,粮草充足,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程普紧随其后,瓮声瓮气地说道:“公瑾所言极是!曹操在荆州损兵折将,士气低迷,正是我们一举攻灭他的绝佳时机!若是给他喘息之机,日后必成大患!”
甘宁更是按捺不住,跨步而出,抱拳道:“主公!末将愿为先锋,率领水军直捣许昌,取曹操首级,献于主公!”他声如洪钟,震得大殿嗡嗡作响,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