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外设初探,接口总动员
代码潮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外设初探,接口总动员,大杂烩姨妈姐妹齐上阵免费阅读,代码潮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张点点头,开始指挥团队进行测试。首先是mp3解码。他们将各种不同码率(从32kbps到320kbps)、不同编码方式(cbR, VbR)、甚至包含一些非标准格式头信息的mp3测试文件,通过Sd卡导入测试系统,然后启动芯片内部集成的、基于“天工二代”dSp优化的硬件mp3解码引擎。
悠扬的音乐声立刻从连接的耳机中传出。负责监听的工程师戴上专业的监听耳机(如森海塞尔hd600),仔细辨别着音质细节。同时,音频分析仪也在实时地捕捉和分析着输出信号的各项指标。
“解码流畅!即使是320kbps VbR的高码率文件,cpU占用率也极低,完全由硬件解码器搞定!”负责性能监控的工程师报告道。 “音质……太棒了!”负责听感的工程师摘下耳机,脸上露出了陶醉的表情,“非常干净纯粹!细节丰富,动态十足!比pioneer V2的音质感觉还要好上一些!老王他们这次把codEc(音频编解码器)调得太牛了!” 音频分析仪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信噪比(SNR)稳定在98db以上,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低于0.003%,动态范围超过100db!这些指标,即使放在专门的hi-Fi播放器上,也毫不逊色!
接下来是AmR(Adaptive multi-Rate)语音编解码测试。AmR是当时GSm网络中最常用的语音编码格式,其解码质量直接关系到通话清晰度。测试团队使用标准的AmR测试语音流进行测试,“蜂鸟一号”同样表现出色,解码出的语音清晰自然,没有任何杂音或失真。硬件加速引擎的存在,也使得通话时的cpU占用率极低,为同时运行其他应用(如电话本查找)留出了充足的资源。
然后是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合成器测试。mIdI是当时手机铃声的主要格式。“蜂鸟一号”内部集成了一个支持多复音(polyphony)的硬件mIdI合成引擎。测试团队加载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复杂度的mIdI铃声文件,芯片都能准确、流畅地合成出发音饱满、效果逼真的和弦铃声。
“64复音mIdI合成毫无压力!音色库加载速度也很快!”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兴奋地说道,“以后咱们的手机铃声绝对是业界最靓的!”
音频部分的测试结果堪称完美,充分展现了启明芯在数字音频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这让整个团队信心大增。
测试的下一个重点,转向了图形和图像处理能力。这部分的核心,正是那颗由约翰·卡特团队(前图芯科技)贡献并经过启明芯优化的“灵猴”Gen 1移动GpU核心。
首先是JpEG(静态图像)硬件解码加速测试。工程师们将不同分辨率(从qcIF到VGA级别)、不同压缩质量的JpEG图片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调用硬件解码器进行解码,并在连接的Lcd屏幕上显示出来。 “解码速度飞快!”负责测试的工程师看着秒表,“一张VGA分辨率(640x480)的高质量JpEG图片,从解码到显示完成,只需要不到0.5秒!比纯软件解码快了十倍不止!” 屏幕上显示的图片色彩准确,细节清晰,没有出现任何解码错误或花屏现象。这意味着未来的启明芯手机,可以流畅地浏览照片、设置壁纸。
接下来,是最能体现GpU价值的2d图形加速能力测试。小张团队专门编写了一套图形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模拟手机GUI(图形用户界面)中常见的操作,如图标绘制、窗口滚动、菜单切换、半透明叠加、以及简单的动画效果。 当测试程序运行时,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流畅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惊呆了! 菜单如同流水般顺滑地滚动,几乎看不到任何延迟或卡顿;图标和文字的边缘清晰锐利,没有毛刺;半透明的弹出窗口叠加在背景上,效果逼真;甚至连几个测试用的简单2d小动画(比如旋转的Logo),也运行得极其流畅,帧率稳定。 “我的天……这……这真的是功能手机能达到的效果吗?”一位新加入的、之前在某欧洲手机大厂工作过的工程师,看着屏幕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我们以前用软件模拟这种效果,卡得像幻灯片一样!” “这就是硬件加速的力量!”小张自豪地解释道,“‘灵猴’GpU核心虽然是第一代,主要面向2d优化,但它内置了高效的bit blit(位块传输)引擎、矢量图形绘制单元、以及Alpha混合(半透明处理)等硬件逻辑。这些操作如果用cpU来做,会极其消耗资源,但用GpU来做,就是小菜一碟!” 李志远在一旁补充道:“而且,‘盘古’的p&R工具在布局布线时,特别优化了GpU内部的数据通路和与显存(通常是共享主内存的一部分)的接口带宽,进一步提升了实际的渲染效率。” 虽然“灵猴”Gen 1的3d性能还比较有限(可能只支持最基本的三角形绘制和纹理映射,足以应付一些简单的3d图标或小游戏),但其强大的2d加速能力,已经足以让“蜂鸟”驱动的手机,在用户界面体验上,领先竞争对手整整一个时代!这将是启明芯手机方案一个极其重要的差异化卖点。
最后,团队还进行了初步的mpEG4 Simple profile视频解码测试。“蜂鸟一号”的硬件设计中,预留了部分视频解码加速逻辑(可能不是完整的硬解,而是针对关键运算步骤如运动补偿、反量化等的硬件加速)。测试结果显示,芯片能够以较低的cpU占用率,流畅解码cIF(352x288)分辨率、码率在384kbps左右的mpEG4 Sp视频片段。虽然距离播放高码率电影还有差距,但这至少意味着,未来的启明芯手机,将具备播放短视频片段、甚至进行早期视频通话(如果网络条件允许)的可能性!
多媒体引擎的各项测试结果,再次证明了“蜂鸟一号”强大的综合实力。它不仅仅是一颗能打电话的通信芯片,更是一颗能够带来流畅视觉体验和高品质听觉享受的“娱乐核心”。这种将通信与多媒体能力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正是林轩为未来智能手机时代提前布下的重要棋子。 “音频、图形、视频……多媒体部分的初步验证,全部通过!而且性能指标非常亮眼!”小张向陈家俊和林轩汇报着测试结果,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很好!”林轩拍了拍小张的肩膀,“这说明我们‘软硬结合、协同优化’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接下来,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压力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确保多媒体引擎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初步胜利”已经取得,多媒体引擎的强劲表现,为“蜂鸟”这只即将翱翔的猛禽,增添了最华丽、也最吸引人的羽翼。距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