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认真教,认真学
码字手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8章 认真教,认真学,疯狂父女也疯狂小说擎天柱,码字手痛,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醒世报》不是明天才出来吗?</p>
不少人带着疑惑看了过去。</p>
只见张三半敞着衣襟,坐在马扎上,旁边放着报纸,一共两千份,就像是路边叫卖的瓜农一样。</p>
只不过张三这个瓜农是名家六品,所以天生就嗓门大。</p>
张三作为狂士,出格的事情干得多了,所以今天他突然坐着叫卖报纸,大家既不意外,但同时又带着好奇,想要看看张三今天又要整一出什么样的活出来。</p>
“张三,伱这报纸这么晚卖是卖不出去的。”</p>
有人靠了过去,带着笑意调笑道。</p>
张三平日里讥讽大家惯了,大家嘴上说不过,于是默认见到张三就直呼其名。</p>
张三摆了摆手,“别人的报纸早上卖,我卖不过别人,所以我就晚上卖,也算是避其锋芒。”</p>
张三这么一说,反倒是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p>
张三可是狂士啊,他居然说出这般话来。</p>
已经有人走上前去,看到刊登在你报纸上!”</p>
王明义的师弟苟义深气愤地握紧报纸,捏着拳头,冲向张三。</p>
“愚昧。”</p>
名家六品‘言实’,一方面能够让语言通过精神影响环境,另外一方面能够加强事物本身的特性。</p>
而张三就加强的是苟义深‘愚昧’的特性。</p>
一个愚字,直接印入了苟义深的精神之中,作为儒家七品,苟义深的精神之中,一篇篇儒家经典化为虚幻半透明的白色璎珞,想要抵挡住张三的攻击。</p>
若对付其他歪门邪道,自然是足够了,甚至能够反弹伤害。</p>
但张三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可比苟义深多得多,即使自身儒门修行自废,但是对于道的理解仍然保留着。</p>
那枚愚字直接以一化千,化作一个个儒家经典本身的问题。</p>
这些问题并没有受到白色璎珞的排斥,反而与白色璎珞结合,质问苟义深。</p>
这些问题本来就精深晦涩,配合这个愚字,越发困住苟义深的心神。</p>
他只觉得脑袋鼓胀,平日里没想懂的一个个学问充斥着自己的思维,占据着自己的行动力,以至于让自己连身体都控制不住。</p>
过了几十息,等张三‘愚昧’二字的声音彻底消失在自己脑海之中,苟义深才重新掌握住自己的身体,他看着似笑非笑的张三,脸皮胀红,明白自己与张三之间的差距。</p>
他退后两步,向着教学楼跑去。</p>
既然自己管不住张三传播那个人的学问,有的人能管得住。</p>
一句老话叫做,有问题,找老师!</p>
捣乱的苟义深被赶跑了之后,其他人面色复杂地走上前,深吸一口气,“若是破题,能够压过他的文章,你也会刊登在报纸上?”</p>
张三笑道,“若是好文章,我自然会刊登在报纸上,至于能不能够压得过他这篇《师说》须得天下人评判,放心,若是真能够压得过,我自会千金奉上,还另外附带修行珍宝。”</p>
悬赏千金,只求一篇压过《师说》的文章,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大家也想要尝试一下。</p>
大部分太学院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千金赏文吸引住,剩下一部分则因为家里面的牵扯,看向后面关于这次烧仓案的新闻。</p>
《新学》虽然刊登了烧仓案的文章,但是语言极为简练,不带一点主观色彩,不过理清楚了这两天事情的前因后果。</p>
一边是肆无忌惮的周铁衣,一边是胆大包天的商人们。</p>
一时间太学院的学生们都不知道该骂谁好,只心想道,就让他们狗咬狗最好!</p>
有些学生想要多买几份报纸,带给家里人,不过张三直言只有这么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够提笔抄写,摘取要点记录。</p>
而这种有价又限量,自带噱头,还及时的文章反而成为了香饽饽,半个时辰之后,都登在报纸上,还散发给太学院的学生们!”</p>
哪个人?</p>
左之升带着疑惑,接过报纸,放在桌上,然后展开铺平,借着窗外射进来的夕阳光辉,他看到周铁衣三个字,本能地瞳孔一缩,但却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定性,而是认真看了一遍《师说》。</p>
看完之后,左之升如同一座雕像立在渐沉的夕阳之中。</p>
苟义深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左之升回复,又连忙喊道,“左师,左师!”</p>
这一下子就惊醒了左之升,不过左之升的眸子之中困惑不减,他看向苟义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的周铁衣,突兀地念诵着文章中的话,“是故圣亦圣,愚亦愚……”</p>
他慢慢坐下,自言自语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我这些年究竟在教什么?可以为师吗?”</p>
······</p>
入夜,司民府。</p>
整个天京的百姓没有感觉到,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明白真正的政治风暴开始聚集,只等着明天的朝会正式引爆。</p>
书房内,一位官员急切地拿出一份报纸递了过来,“董公你看。”</p>
董行书接过《新报》,认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不说话。</p>
在场绝大多数的孩子或者亲族都在太学院读书,自然已经拿到了《新报》。</p>
若是前几天,他们肯定要批判办这份报纸的学生。</p>
但现在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代表着什么,有没有周铁衣在背后指使,是不是周铁衣另外一个阴谋的开始,所以不敢轻易动手,怕和那些商人一样,最终脱不了身。</p>
“谁办的这份报纸?”</p>
不少人目光看向太学院院长张事忠。</p>
张事忠叹息一声,起身说道,“是王明义和张三。”</p>
董行书点了点头,批评道,“太年轻了,有些急功近利,所以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样写不好,容易引起大家的忧虑,不过心是好的,你得多教教他们,免得被人利用了。”</p>
他轻轻举起,又轻轻落下,算是略过这件事。</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