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古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7章 孪生兄弟,普罗之主,沙拉古斯,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孪生兄弟
实验室里,裴玉容在满地血水中,缩在了墙角。</p>
李伴峰蹲在近前,对裴玉容道:「我这有个坐标,据说是你们研发可控磁暴武器的基地,你能不能把坐标再跟我说一次?」</p>
裴玉容说出了坐标,李伴峰接着问道:「你们平时怎麽把实验用的物资送到海上基地?」</p>
「通过船只。」</p>
「你记得船只的牌照号麽?」</p>
「这个我真的不记得,这些事情不用亲自去做!」</p>
「有几艘船,你总该知道吧?」</p>
「知道,一共六艘。」</p>
她说的坐标和船只数量,与顾浩所说的完全一致,李伴峰打开了怀表,让梦德再验证了一次,结果并没有发生变化「你们的可控磁暴武器打算什麽时候投入使用?」</p>
「在积攒足够能量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后天发动进攻。」</p>
李伴峰皱眉道:「这麽快?」</p>
「是的,这是魔主的指使,魔主将在后天进攻桓国,越州是他的,当时他先看了短跑名将乔悦生,又看了着名歌手楚子凯,,都是从出生那天说起,导致李伴峰没有认真看完,他真没想到,那片文章的源头,居然出自一位大学教授。</p>
赵教授还在讲解:「众所周知,我们的太阳诞生于四十六亿年前,当时我们的太阳,还是一片相对松散的星云,</p>
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太阳星云开始缓慢坍缩,物质向中心聚集,中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p>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向外辐射能量,</p>
与向内的引力形成平衡,太阳就此形成了,</p>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形成太阳的星云如此广大,这片星云的密度是均匀的麽?有的人可能要说,当时就是这麽巧合,形成我们这颗恒星的星云,分布的就是那麽均匀!</p>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类似的巧合确实会发生,但机率低得可怜,太阳星云没有想像中那麽均匀,在缩过程中,他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几个团块,</p>
这些团块通过碰撞合并,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原始恒星,一个是我们的太阳,</p>
另一个是太阳的李生兄弟,</p>
那麽有人就要问了,这两个李生兄弟真的一模一样麽?</p>
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模拟实验,我发现这对兄弟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太阳略小一些,状态也十分稳定,</p>
而它的李生兄弟个头大了不少,状态并不稳定,在距今四十二亿年前,也就是这对兄弟诞生后的四亿年,太阳的李生兄弟发生了一次爆炸,</p>
注意,这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伴星的质量没有达到超新星爆发的条件,就像一个气球,他没有直接爆炸,而是漏气了。」</p>
台下又传来一阵笑声,这个比喻对于天文系的学生而言有些滑稽。</p>
「听到没,他开始说气球了。」</p>
「气球漏气了,来自赵教授的保留节目。」</p>
「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学天文的。」</p>
「昨天不还有人说麽?他好像业馀时间去过公园卖气球。」</p>
赵教授继续认真的讲解:「在漏汽的过程中,伴星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形成了强大冲击波,</p>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伴星与太阳迅速远离,直至双方相距3.1光年,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双星系统。」</p>
「3.1光年?」一名学生终于忍不住提问了,「教授,你的意思是这颗伴星比比邻星还要近?」</p>
「是的!」赵教授回答的很有底气。</p>
「我们能够观测到比邻星,却为什麽看不到这颗伴星?」</p>
「正如我刚才所说,伴星在爆炸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导致这颗伴星处在了某种不稳定状态,这导致我们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观测到这颗伴星。」</p>
另一名学生问道:「为什麽观测不到?难道是因为这颗伴星炸成黑洞了麽?</p>
+</p>
这不是在提问,这明显是在找茬。</p>
赵教授解释道:「我刚才已经说了,这次的爆炸过程,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更加不具备形成黑洞的条件。」</p>
「既然伴星无法观测,你又从何得知那场所谓的伴星爆炸,这其中的依据是什麽?」</p>
赵志宏确实是在做研究,他没有胡编乱造,他列举了很多例证,还特别强调了伴星爆炸过程造成的影响:「这次爆炸夺走了水星的地壳,摧毁了金星的生态环境,还有一部分行星脱离了太阳的控制,被伴星带走了。」</p>
一名学生笑道:「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太阳系正绕着另一个恒星系旋转?」</p>
赵志宏坦然回答:「这种情况在双星系统中是真实存在的,双星中的两颗恒星都可能有各自的星系。」</p>
「那你观察到另一个星系了麽?」这名学生在诱导赵志宏,想让他说出更不可思议的论调。</p>
赵志宏还真就上当了:「在宇宙中,观察系外行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原本认定的几颗流浪行星,其实都绕着同一个质心在旋转,而这个质心的所在,就是我们的伴星!」</p>
「伴星的行星上有生命吗?」</p>
「我认为有,我认为我们已经和伴星上的生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流。」</p>
「3.1光年,教授,你认为我们是怎麽和他们交流的?」</p>
「通过一些特殊的空间渠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