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点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新计划,错乱未来,没有终点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好了。”
陈学海左脚尖在自家地毯上碾出半寸凹痕,这细微动作让吕诚想起《武经总要》记载的‘蹍步蓄雷’之法。
七天前,拜别两位宗师之后,陈学海就在手机上发来了两份电子文件。
一个是《武经总要》
作者为宋仁宗时期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成书于1044年,共四十三卷,是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着作。
另一个则是《单刀法选》
作者为明代的程宗猷,成书于1621年,是研究古代单刀刀法的重要典籍。
这两份文件都是极为重要的武道典籍,珍贵程度自不必多说,陈师傅渴望他成材之心,可见一斑。
陈学海话音未落。
视频那头的身影已如退潮时的浪头般后撤三步,他的鞋底始终与地面保持发丝细的距离。
伴随着呼吸。
陈学海长衫后腰处的织面突然绷紧如鼓。
他腰腹肌肉瞬间收缩。
刀尖向前猛地突刺,撕裂空气的刹那,吕诚竟听到了如潮汐般的海浪声。
“逆潮刺强调的是中线突刺。”陈学海将刀势一收,眼神锐利如鹰:“这一招专攻敌手要害。”
“你看这里。”
他指着家中用来装饰,被一刀扎裂的瓷器说:“瓷片裂口平滑如镜,这就是中线完全垂直的证明。”
吕诚凝视着瓷片断面,耳畔似乎还回荡着逆潮刺的嗡鸣。
他心中对陈学海的刀法又多了几分尊敬。
尽管自己的八步赶蝉已经初具雏形,但比起能够用精妙步法带起螺旋劲的陈师傅,他还是差得远。
“学生有一处不明。”
吕诚调出录像,将画面定格在陈学海撤步蓄力的瞬间。
“您这退步蓄势时脚跟始终悬而未落,不像《武经总要》里的蹑云步......”他有些疑惑问道:“倒更像是《单刀法选》记载‘刺如电光,步若惊鸿’的惊鸿步变式。”
“你果然注意到了。”
陈学海眼中精光暴涨,他也调出回放解释道:\"传统蹑云步要求脚掌全贴地面蓄力,是因为当时的作战多在夯土地面。”
“而明代程宗猷写《单刀法选》时,地面的材质要更接近现代。”他接着说:“所以我改良了原本贴地蓄力的步法。”
“如果用蹑云步......”
陈学海说着,突然后退三步发力冲刺,这次脚跟重重踏地。
吕诚听见他家中的木地板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刀尖在距离沙发半尺处便开始剧烈颤抖。
“看到了吗?”
陈学海将刀一收:“不改良是不行的。”
“改良之后,脚跟悬而未落,所积蓄的弹性势能,抵得上旧式蹑云步三次蹬地的发力,这种步法融进了八步赶蝉,打出的逆潮刺威力更强!”
吕诚听得似懂非懂,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
在套房内的地毯上,他学着陈师傅的动作,练起了逆潮刺。
“手腕再压三度!”
陈学海隔着手机屏幕严厉喝道:“中线不是用眼睛对的,你把肩胛骨前顶半寸试试......”
两人就这样一来一回。
陈学海不断地纠正着吕诚的动作,而一旁的卢成礼则时不时插科打诨,说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一天的时间倒也很快就过去了。
挂断与两位宗师的视频连线。
结束训练之后,吕诚仍在脑中回味这种陈师傅的逆潮刺,武道宗师的刀,确实要比他更有韵味。
逆潮与先前的滚刀刺,都是刺击的进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