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零一章还箭酬恩,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宇十六,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豫章口在长江与夏水交汇处,因西北有豫章冈而得名,在江陵城东面十里处。当年刘毅、何无忌率军在此破冯该大军,桓玄得知豫章口兵败吓得弃江陵城而逃。

荆州刺史府,刘道规收到王镇恶发来的公函,声称建康之围已解,贼人败走浔阳,录尚书事刘裕正派兵追剿,雍州军牵制变民军的职责已尽,将率军回返襄阳等等。

到彦之冷声道:“变民军从建康撤往浔阳,分明是有意再攻江陵,雍州军此时撤出竟陵,居心叵测。”

刘道规肃容道:“求人不如靠己,诸位与愚齐心合力,定能击败变民军。”

夏口,徐道覆率三万大军驻扎于此,得知竟陵雍州军回师北上,笑道:“杨安玄欲坐观虎斗,此天助我也。”

当即下令,发兵攻打江陵城。变民军将至的消息传到江陵,城中谣言四起,称建康已被卢循攻陷,派徐道覆率军平定荆州。

桓谦来犯之时,江陵城中不少士族与桓谦暗通曲款,桓谦败亡后,书信被刘道规所得,刘道规学曹操之举,当众焚书。

城中士族感验其德,此次徐道覆来犯,纷纷出人、出粮帮着守城,城中秩序逐渐安定。恰巧索邈率军赶至,带来变民军建康惨败退守浔阳的消息,江陵城中一片欢腾,士气大振。

刘道规与众人商议破敌之策,建武将军、司马王镇之认为贼势众多,应该据城而守,待贼军粮食耗尽再出击。

檀道济不赞同,认为若是据城而守,贼军必然纵军四处抢掠,届时就算退敌荆州也将糜烂不堪,不如早些与敌决战,保全荆州百姓。

刘道规决意拒敌于江陵城外,战场便选在王镇恶所推断的豫章口,命司马王镇之率两千兵马、百艘战舰为先锋。

王镇之大惊失色,以为刘道规有意报复,让自己前去送死,起身拜道:“贼势汹汹,仅有二千之众破敌非愚所能,请刘刺史另派骁将。”

刘道规道:“伯重(王镇之字)曾与苻宏交战多次屡屡胜之,智勇双全,你率兵马先行,愚率大军随后,定能克敌。”

王镇之固辞,刘道规不允,只得黯然出堂先行率军迎敌。

等王镇之离开,至彦之道:“刘刺史,王司马擅长守城,冲锋陷阵诚非其能,愚愿随其一同出征。”

刘道规笑道:“愚知王司马此去多半要败,却正要借其败退引徐道覆入伏。”

看向左侧的南蛮司马刘遵,道:“慧明(刘遵字),你暗中领一千五百人、六十艘战舰潜伏在夏水之中,等王司马兵败变民军追击时,船只经过半数后从夏水杀出,将变民军截为两段,趁其惊惶之际破敌。”

刘遵是刘道规从母兄萧氏舅,前次刘道规率军出征桓谦,将南蛮校尉大印交于咨议参军刘遵让其镇守江陵,击败桓谦后,刘道规便暂以刘遵行使南蛮校尉之职(南蛮校尉需朝廷任命,要走一遍任命程序,所以只是暂命)。

刘道规命索邈率驰援的轻骑潜伏在大江之南,若是变民军从南登陆则击之。

到彦之道:“徐道覆大军三万,江陵兵马不过万数,若再分兵人数过少,即使引得徐道覆入伏,区区千余人也不过是以羊投虎,作用不大,反而易被贼军分歼。”

刘道规也不多解释,起身道:“愚意已决,诸公只需按军令行事即是。”

长江,荆州的先锋船与徐道覆的舰队相遇,王镇之看到漫江而来的变民军舰队,脸色发白,隔着尚远便下令射箭。

徐道覆看到荆州军只有百余条战舰,哈哈笑道:“儿郎们,冲过去,将这些官军杀个落马流水。”

变民军士气高涨,船只在江面上扇形铺开,朝着荆州船队兜去。王镇之见变民军冒着箭中冲近,船上兵丁面露惶恐,腿脚打颤,知道难以力敌,下令往后撤走,变民军紧追不舍,相隔不过十余丈。

徐道覆暗中留意着荆州军退逃的船只,这些船只胡乱抢道,互相碰撞不时有兵丁落下水去,有的船干脆在江心横转,喊叫之声响成一片,应该不是诈败。

接连俘获了十数只荆州船只后,徐道覆已经认定荆州军是真败,命令身旁的传令军挥动旗语,变民军的战舰如同离弦之箭朝西射去。

豫章口转瞬即过,徐道覆一心想俘获前面的荆州舰队,根本没有留意这条支流,变民军的船只纷纷从豫章口经过。

不远处,刘道规率领荆州军剩余的二百余艘船只、六千兵马倾巢而出,与溃败的前军相逢。刘道规命人打出旗语,让溃退的战舰闪往两旁,不要冲撞了主阵。

徐道覆所率的舰队驰至,见江心中荆州舰队立起风帆严阵以待。徐道覆指着荆州舰队笑道:“诸位,荆州所有的兵马皆在此,只要击溃他们,江陵城措手可得。杀!”

变民军以坚船高舰为锋,朝荆州军冲撞过去。荆州舰队最前列二十艘战船一字排开,每条船上设两架万钧神弩,等变民军靠近一百五十步,“崩崩”声不断,数十只粗如儿臂的强弩激射,将变民军的船身撕裂。

这些船并没有经过改造,被弩箭撕开口,江浪顺着豁口渗入,船身开始倾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文屹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宝哥

无限流:魔术师她靠武力值封神

酒家阿瓷

织明

蜗牛非牛

人间苦

甲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