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渔村悠然时光 宁静相濡以沫
用户8800253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1章 渔村悠然时光 宁静相濡以沫,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用户88002538,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桂省北海渔港码头旁的宁静渔村,何大清与秦淮茹过上了远离喧嚣的隐居生活。孙子何明铮的事情解决后,两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彻底放松下来,尽情享受着这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渔村的清晨总是伴随着轻柔的海风和渔船的马达声早早到来。何大清和秦淮茹还未起床,窗外便传来码头热闹的声音。渔船一艘艘缓缓摇回,渔民们吆喝着,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鱼虾抬下船。等他们洗漱完毕来到码头,新鲜的海货已摆满了摊位。两人穿梭在摊位间,挑选着今天的食材,有时是肥美的螃蟹,有时是鲜嫩的海鱼。
清晨五点半,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北海渔港已经苏醒。何大清推开木质窗户,带着咸味的海风立刻灌入房间,吹散了最后一丝睡意。他深吸一口气,肺部充满了海洋特有的清新。
\"淮茹,该起床了。\"何大清轻声唤道,转身看向床上蜷缩的身影。
秦淮茹翻了个身,眼睛还没睁开,嘴角却先扬了起来:\"大清,我闻到海的味道了。\"
这是他们在北海渔村的第三个月。自从孙子何明铮的事情解决后,两人仿佛卸下了半辈子的重担,在这座桂省边陲的渔村里找到了真正的安宁。
何大清走到床边,轻轻捏了捏秦淮茹的鼻尖:\"懒虫,再不起来,最新鲜的鲳鱼就要被别人挑走了。\"
秦淮茹这才睁开眼,拍开他的手:\"哎呀,你这老头子,越来越没规矩了。\"
两人相视一笑,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们的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六点整,渔港码头已经热闹非凡。渔船陆续靠岸,马达声、吆喝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渔村特有的晨曲。渔民们穿着防水胶鞋,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海货从船舱搬到岸上。银光闪闪的带鱼、张牙舞爪的螃蟹、还在吐着水花的贝类,转眼间就铺满了码头的水泥地面。
\"老何!秦姐!这边!\"卖鱼的张阿婆远远地就向他们招手。三个月来,这对从城里来的老夫妻已经成了渔村的熟面孔。
秦淮茹快步走过去,眼睛在鱼摊上搜寻着:\"阿婆,今天有什么好货?\"
\"喏,刚上岸的黄花鱼,眼睛还亮着呢!\"张阿婆抓起一条金黄色的鱼,鱼鳃鲜红,鱼眼清澈透明。
何大清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按压鱼身,肉质立刻回弹:\"确实新鲜。淮茹,中午做红烧黄花鱼怎么样?\"
\"好啊,再买点蛤蜊煮汤。\"秦淮茹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思菜单。在渔村生活的这段时间,她向村里的妇女们学了不少海鲜烹饪的技巧。
正当两人挑选海鲜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提着水桶走过来:\"何叔,秦姨,这是我今早刚捞的海胆,送你们尝尝。\"
这是渔村的小伙子阿强,上个月他的渔船发动机坏了,何大清借给他钱修理,从此阿强每次有好货都会给他们留一份。
\"这怎么好意思...\"秦淮茹刚要推辞,何大清已经接过了水桶:\"谢谢阿强,改天来家里吃饭,让你秦姨露一手。\"
离开码头时,两人的手里已经提满了海鲜和蔬菜。沿着石板路往家走,沿途的村民纷纷向他们打招呼。卖菜的林婶硬塞给他们一把刚摘的空心菜,杂货铺的老李则送了一包自制的虾皮。
\"这里的人真热情。\"秦淮茹感慨道,\"比城里邻居对门住十年都不认识强多了。\"
何大清点点头:\"是啊,这才是人该有的生活。\"
他们的家是一栋两层的小楼,白墙蓝瓦,门前有个小院子,种着几株三角梅和一棵老榕树。三个月前刚搬来时,院子杂草丛生,如今在两人的精心打理下,已经成了渔村里最漂亮的一角。
何大清放下菜篮,立刻去后院劈柴生火。渔村虽然通了电,但他们还是习惯用土灶做饭,觉得这样烧出来的菜更有味道。秦淮茹则系上围裙,开始处理刚买回来的海鲜。
\"大清,火别太旺,黄花鱼要小火慢炖才入味。\"秦淮茹一边刮鱼鳞一边嘱咐道。
\"知道啦,大厨。\"何大清笑着回应,手上动作却丝毫不慢。多年的相处让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需要什么。
厨房里很快飘出诱人的香气。黄花鱼在酱油和料酒的浸润下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蛤蜊汤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海洋的鲜甜。何大清还炒了一盘蒜蓉空心菜,翠绿的菜叶上点缀着金黄的蒜末,色香味俱全。
午饭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阳光透过榕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人面对面坐着,享受着简单却美味的家常菜。
\"这鱼真鲜。\"何大清夹起一块雪白的鱼肉,送到秦淮茹碗里,\"你手艺越来越好了。\"
秦淮茹笑着摇头:\"是食材好。在城里买的鱼哪有这么新鲜。\"她舀了一勺蛤蜊汤喝下,鲜美的滋味让她眯起了眼睛,\"阿强送的海胆晚上蒸蛋吃吧?\"
\"好主意。\"何大清点头,\"下午我去海边转转,看能不能再捡点海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