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二六章 新的天下(中),新顺1730,望舒慕羲和,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然谁都不想担“赵构”之名,那就只能嘴炮升级。
法国要引渡华盛顿受审,因为那份法语认罪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有华盛顿的签名。
那英国就只能升级,说是法国人鬼鬼祟祟,像间谍一样,否则人家为啥杀你?
两边的舆论一升级,这些消息便跟随大顺的商船漂洋过海。
枢密院的参谋部也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法国人不想打,英国人想打。
战争,只能在两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不爆发。
法国人不想打的原因,很简单。
既然已经拿到了贸易上的优势,那么法国人只是追求俄亥俄谷地作为缓冲区,保证自己在北部的人参、貂皮、“东珠”贸易即可。
法国人此时占便宜,当然不想打。
而英国资本显然眼红,当然想打。
根据上次人参战争的情况,可想而知,战争的主动权在英国人手里,因为英国人把握着制海权,而且人口更多。
只有握有主动权的人,才有资格决定打还是不打。
既然握有主动权的这一方,很有打的意思,越发高调发动舆论——对此,大顺还是非常熟悉的,前朝的衮衮诸公,的确是可以让一些弱势的皇帝不太好应对舆论。
崇祯皇帝刚上台,还不是很适应皇帝身份的时候,面对朝堂争论,一时插不上嘴,还留下了“容小弟说完你们再说”这样的千古名句。
能发言的人,还是有力量的,虽然不太一样,但大顺这边也能理解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况且,此时的英王还是个“异族”,异族为王,一般来说比较害怕这种发动战争的舆论,以为只能比英国人更激进才能不被骂。
大顺这边眼看着这种嘴炮升级,加上刘钰一直以来都在说,要复刻奥王继承战争大顺下南洋的故事,笃定欧洲一定会打起来。
现在,“曙光”初现。
只要英法开战,估计很快就会乱成一锅粥。
一旦欧洲乱起来,就是大顺夺取印度的机会,也就是皇帝梦想的印度土地税、人丁税、盐税三大税作为内帑银,全面加强皇权统治力量的机会。
皇帝已经老了,他要为儿子留下足够的白银,和稳定的财源。
有钱,有很多钱,未必一定能统治的好。
但至少,比没钱穷的要上吊,更稳妥一些。
是以,皇帝是以这种崭新的“天下”视角,夹杂了旧天下的视角,而又蕴含了新天下的视角,来做这一次南巡之事的。
选定的时间,也非常微妙。
选在了六月中。
按说,六月中,往江南跑,那就不正常。正常来说,六月中应该留在北方避暑,跑江南去干啥?
但六月中,是西洋各国的货船几乎全部到港的日子。
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瑞典的、荷兰的、罗刹的……
一场盛大的演出,怕的是没有观众。
而一场有着明确政治意义的演出,怕的是希望看到的人没来。
所以,皇帝一反常态,选择了六月中旬这个并不是很适合去江南的日子,南巡松苏。
举办阅舰式。
明明,最适合搞阅舰式的地方,是威海卫、旅顺卫。
但,在那里大阅,人家看不到啊。
大顺决策圈的战略,是刘钰制定的,很标准的“待其两败俱伤,天朝再出兵摘果子,勾引法国出让印度‘上党归赵’,拖延下去直到英国国债崩溃”。
大顺在欧洲组织了武装中立的贸易同盟。
那么,怎么保证这个同盟,能够在战争期间大发横财,而让对方“暂时隐忍”呢?
阅舰。
把大顺海军的家底,全部搬出来,在长江口搞一场大规模的阅舰。
以此,来警告各国,最好不要把大顺牵扯进来。
如果大顺的商船,在战争期间走私什么的,你们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万一大顺下场了,多不好。
至于能不能把欧洲各国吓得就此和平?显然也不可能,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上次几大矛盾啥都没解决,早晚要打的。
大顺的战略庙算已经定下,战争前期全力发财。
你们互相劫船,大顺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乐见此事。互相劫船,意味着大顺即将在欧洲战争期间,独霸欧洲的东西方贸易市场。
但走私干的太过分,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就要考虑让对方针对武装中立同盟不胜其烦的时候,能够压下火气,继续胜其烦。
同时,也是给将来一些国家传递一些信号。
经过刘钰引导的法国,此时其实很容易做出决定:是他妈继续在基本没出成绩、整天赔钱的印度折腾?还是在每年大量的人参貂皮换白银的北美,保持优势?
虽然,刘钰说过,庙算中,英国应该扔掉印度,取代荷兰的位置,用印度来瓦解中法同盟,用取代荷兰地位的东西方贸易联络大顺结盟,在波斯湾画条线瓜分世界。
但,现在的情况是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很大,之前就已经被刘钰以贸易制裁的方式,逼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力向印度。
而北美,又不交税,走私又重,实际上真不如一个加勒比的蔗糖岛屿值钱。
相反,作为主力债权人的东印度公司,是叫东印度公司,他的核心利益在东边。
当法国面临选择的时候,法国可以选择放弃印度,拉大顺下水,从而保住日趋值钱的北美,同时拉到一个盟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