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6章 流,杂论对话,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乃吾徒禽滑厘治宋邑之法:『凡邑有四防:一防「暴敛之流」,赋敛必以时,无夺民时;二防「奢靡之流」,宫室不辨彩,衣服不文绣;三防「惰怠之流」,士民蚤作夜息,各从事其业;四防「虚耗之流」,市易以度量,交易无欺。』四防既立,宋邑三年而仓廪实,此非省出来的,是『以节导流』出来的。」
他指向燎炉中跳动的火苗:「火有焰心、内焰、外焰,焰心最暗而温度最低,外焰最亮而温度最高。财流亦如此:『暴敛之流』如焰心,看似旺盛,实则耗散;『生产之流』如外焰,看似节俭,实则高效。吾墨者『非乐』,非恶乐也,是恶『乐之流』耗『食之流』——若农夫观乐而废耕,织妇听乐而废织,财流必断。」
御史大夫(展开《秦律·厩苑律》,语气带着敬意):
「墨先生所言,恰合秦法『强本弱末』之意。律载:『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刑』,非重畜轻人,乃知『马牛为农耕之本,本流若竭,他流皆枯』。此与墨者『节用先节本』之论,实乃同源。」
第四幕:西域商客论「节」——珠玉异邦,理同天下
1. 塔木德智慧:七次转手,财不贬值
玛门先生(摩挲着泥板的刻痕,眼中闪着智慧的光):
「吾族圣典《塔木德》有言:『一枚硬币要经过七次转手才会贬值。』曾有犹太父子居于巴比伦,逢神庙翻新,众人皆以废料为弃物,唯此父子取碎金箔熔成小圣像,残木刻成神龛底座,碎石磨成『神圣之尘』。彼时正值神庙献祭大典,三件套成为『圣物』,每磅废料价从1谢克尔涨至70谢克尔,翻了七十倍。此非省料,是『以智慧为节,让每盎司材料都奔向最高价值』。」
他取出一个银质算盘,算珠上刻着希伯来字母:「吾族有『五桶理财法』:第一桶『生存之桶』,装30%收入,只用于面包与清水;第二桶『成长之桶』,装20%,购书拜师;第三桶『投资之桶』,装20%,钱生钱;第四桶『慈善之桶』,装10%,结善缘;第五桶『应急之桶』,装20%,备灾荒。五桶之法,与贵国《周礼·天官》『九式均节财用』何其相似——九式分祭祀、宾客、丧荒等九类,此五桶分生存、成长、投资、慈善、应急,皆为『给财流划渠』。」
2. 波斯与罗马:法典为节,算学为器
玛门先生(指向西方,仿佛望见幼发拉底河):
「波斯商人有『四等分账法』:账簿分四栏,第一栏记本金,第二栏记日用,第三栏记贸易,第四栏记借贷。每日日落,必以本金栏核对后三栏,若『本金≠日用+贸易+借贷』,则逐笔查核,此与贵国明代『龙门账』无异。更有『商队保险』:十商组队,每人出十分之一货值为保险金,若某商遇劫,保险金赔其损失,此乃『以众商之流,节一人之险』。」
他又取出一块蜡板,上面用罗马数字记着账目:「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本金的1\/12。』公元前181年,又颁《奥皮阿法》,限制女性穿戴金饰、乘坐马车。此非苛政,是防『奢靡之流冲垮共和之堤』。吾曾见庞贝古城壁画,商人记账用『双栏法』:左栏记收入,右栏记支出,每日用红线分隔,此与贵国宋代《会计录》『分隶收支,各为纲目』,皆为『以算学为节』。」
商君(抚掌大笑,青铜削刀在阳光下划出亮弧):「异邦之法,竟与吾秦『上计制度』暗合!秦法规定,县令每年须将『田租、口赋、徭役』之数书于木券,分两半,县令执左,丞相执右,年终核对。此亦『以法典为节,以算学为器』,天下之理,原是相通!」
第五幕:御史大夫总结——节流之道,通古贯今
1. 史笔如鉴:源流互济,成败昭然
御史大夫(起身展《秦律》全卷,竹简如银链倾泻):
「诸位所言,皆归于此:节流非止财,乃节『流』。观夫历史兴衰,无不因『流』而变——
- 秦孝公用商鞅,『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此乃『开源』;『急耕战之赏,行连坐之法』,此乃『节流』:开生产之流,节耗散之流,故能『倾邻国而雄诸侯』。
- 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桑弘羊『笼天下盐铁』以开源,『置平准于京师』以节流,然晚年『悔征伐之事』,下轮台之诏,知『流不可竭』也。
- 唐贞观间,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房玄龄定『租庸调制』:『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此乃『以制度节流,使财流如黄河九曲,虽弯而不竭』。」
他指着庭院中贯通全院的石渠:「渠水若只进不出,必成死水;若只出不进,必致干涸。真节流者,如李冰治水,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非堵非放,是『深淘滩以浚源,低作堰以节流』——开源如淘滩,使水源丰沛;节流如作堰,使水流有序。二者缺一,皆成水患。」
2. 终论:节为尺度,流为生机
老聃先生(起身将《道德经》置于案中,声音穿透秋雾):
「今可定论:节流者,非省也,乃『量入为出,以节促生』。《夏小正》言『用物有节,器不雕伪』,此『节』字,便是『尺度』——如秤之砣,知轻重;如舟之舵,知方向。」
墨翟先生(将《墨经》覆盖其上,木工尺轻点「俭节则昌」):「更进一层:节如堤坝,分而不堵;流如江河,通则不腐。真节流者,是让财流如运河,每一道堤坝都是蓄能的驿站,每一寸水流都有抵达的方向。」
商君(将《商君书》叠于其上,青铜削刀刻下「法」字):「以法为节,如渠有闸;以术为流,如水有源。闸明则流不滥,源清则流不竭,此乃『节流』之术。」
玛门先生(将《汉谟拉比法典》覆于最上,银算盘压着泥板):「财流如光,折射于万物而增值;节流如镜,正其向而照其明。吾族有谚:『不是所有流动的都是财富,但财富必因善管而流动。』」
御史大夫(取朱砂笔,在竹简空白处题跋):
「节流者,
国之基——如秦之阡陌,汉之常平仓;
家之柱——如墨者治邑,晋商票号;
人之魂——如陶朱三散,白圭观时。
非止财也,乃节一生之流:
少节于学,壮节于业,老节于思,
方得人生之水,滔滔而不绝,汩汩而不息。」
言毕,四位智者相视大笑,秋风与茶香共舞,将千年智慧融入这壶苦荞茶中。此时晨雾散尽,阳光铺满庭院,石渠中的水流过铜钱状的石礅,发出清越的声响,恰似财流在时光中叮咚作响,生生不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