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圣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零五章 悲伤时刻,极赋,明圣之君,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魏皇宫。
皇帝陛下这一段日子可以说是彻夜难眠,局势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怎么都没有想到,大秦会在一夜之间,断了国运,虽然残留下来的大秦铁骑依然可以一战,不过,整个大秦,真的大厦将倾了。
大周之地,也因为东方明月的亲征,导致西蜀双壁在前方的战役,显得一帆风顺,按照当下的节奏发展下去,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大周的半壁江山就已经成为了云端之巅的疆域。
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元铁山的小儿子,有朝一日,会成为这般气候,早知道如此,当初就应该杀了元正,可这会儿,后悔也来不及了。
御书房里,皇帝陛下身着一袭简单的素衣,丝毫看不出来这是一个九五之尊,可是皇者威严依旧还在,眉目之间虽然沉重,不过对于元铁山的大军,皇帝陛下依然可以一战。
思来想去,皇帝陛下叫来了温若松和庞宗。
元铁山的元派虽然离开了大魏的庙堂,不过温若松的温阁以及庞宗的庞炉,依旧在大魏的庙堂里呼风唤雨,不过对于皇帝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文武制衡的恰到好处。
见到两人来了之后,皇帝陛下很是从容的说道:“这一次,元铁山主动发兵,不知道二位爱卿,有何退敌之策?”
涉及到了行军打仗的事情,温若松自然而然的保持了沉默,将这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交代给了庞宗,毕竟,温若松是一个文人,又不是一个武将。
庞宗显得有些难受,现在的元家,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元家,成为了一尊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
若不是元家的战线拉得太长,以元家目前的实力,倒是可以灭掉整个大魏。
不过庞宗也不愿意让元家灭掉整个大魏。
庞宗已经错过了自立为王最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只能和大魏的庙堂捆绑在一起,一旦离开大魏的庙堂,庞宗九族上下,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
再者,如今有天神下凡,站在了大魏这边,庞宗心里对于未来的战役,也不是那么的悲观。
想了想说道:“天海州乃是皇城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贼军突破的话,接下来的战役就不好打了,无论如何,都要确保天海州万无一失。”
“而今,天海州里,有五位天境高手镇守,击败元铁山和独孤信,应该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至于瀚州过来的大军,也没有能力和陛下的王者之师正面抗衡。”
“以我之见,堂堂正正的一战,只要这一战赢了的话,大魏的士气将会上升,举国上下,也能够看见希望的曙光。”
堂堂正正的一战,然后意气奋发的击败不可一世的元铁山。
大魏皇帝陛下的心里当然在寻思着这件事,只要堂堂正正的赢了,什么事情都好说。
可是,一旦输了的话,那就不太好说了。
索性,大秦的龙脉断了,愿意继续辅佐大秦的天神,也都转移了阵地,将希望放在了大魏这里,至于大夏帝国,如今稳坐钓鱼台,高枕无忧,不用面对来自于元家的压力。
皇帝说道:“为了保险起见,这一次将军可愿意率军,抵达天海州破敌?”
庞宗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其实庞宗的麾下还是有着百万大军的,只不过质量上和皇帝陛下的王者之师比较起来,显得有些不太整齐。也略微弱一些元铁山的精兵悍将。
皇帝陛下这么说,其实就是让庞宗过去开路的,让庞宗麾下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给后面的王者之师,制造出来杀敌建功的机会。
庞宗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
可既然皇帝陛下已经这么说了,庞宗似乎也没有拒绝的余地了。
说道:“末将遵旨。”
皇帝陛下击节赞赏道:“好,不亏是我的大将军啊,如果这一次,天海州之战胜利了,将军,将会是我大魏的武王,一个比元铁山更加璀璨夺目的武王。”
庞宗略有些迷蒙。
当年和元铁山之间竞争了很多很多,比较起战役多寡,胜利多寡的话,元铁山其实占据上风。
而且,元铁山打下来的硬战也比较多,很多时候,元铁山都是身先士卒,孤军奋战,打下来了不可能打赢的战役。
但是庞宗不一样,一直都走得是稳扎稳打的路子。
元铁山是风浪,是强势的风浪,风浪所到之处,所向无敌。
不过风浪,往往转瞬即逝。
庞宗是随波逐流,只有随波逐流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静水深流。
可是有点遗憾,当风浪停止的时候,大魏也奠定了基础。
然后就是论功行赏,元铁山成为了武王,庞宗成为了大将军,在当初,庞宗做梦都想要成为武王。
今时今日,听到陛下说出这话来,庞宗依稀回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庞宗沉声道:“保家卫国,乃是职责所在。”
皇帝陛下颇为赞赏的说道:“我大魏有将军这样的虎将,也是我社稷之福,如此,将军便下去好生准备吧,明日就出发去天海州。”
庞宗徐徐退下。
方才的那一句话,大魏的皇帝曾经对元铁山说了很多次,也的确是元铁山在很多次的时候,战胜了强大的敌人,确保了大魏的威严不可侵犯。
不过,皇帝陛下对元铁山说这样的话,说的都是真心话。
至于对庞宗说的话,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看待的话,也是真心话。
两人心知肚明。
大魏自从没有了元铁山之后,国力每况愈下,若非天神下凡,现在的大魏,还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德行呢。
庞宗走了之后,皇帝陛下眼角的余光就落在了温若松的身上。
言道:“大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丞相心中可有妙计?”
温若松只好回答:“我不懂行军打仗的事情。”
大魏皇帝陛下也没有生气,语重心长的说道:“接下来的粮草辎重一事,以及老百姓的生计,全部就落在了丞相的身上,希望丞相不要怪罪我,这个时候多事之秋。”
温若松言道:“哪里的话,为国分忧,职责所在。”
温若松一直都是这样,平素枢机,让大魏的皇帝又爱又恨。
良久之后,温若松也离开了御书房,只剩下大魏皇帝一个人在这里,显得有些孤单。
离开皇宫之后,温若松做着马车回到了家中。
丞相府还是一如既往的朴素。
茶水已经准备好了,温若松坐下喝茶,茶水很不错,只不过有点苦涩,就像是温若松现在的心情。
抬起头望去,晚霞万道,颇为绚丽。
落日的余晖,尽数落在了温若松的身上。
喝完最后一口茶之后,温若松安静的闭上了眼睛。
如今儿子已经在元铁山的身边,温若松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
想来,自己的儿子,日后也能够谋得一个不错的前程,起码养家糊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魏丞相之死,在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朝野上下。
这一次,举国轰动。
温若松是一个文人,是一个对于大魏非常有贡献的文人,虽然在某一种程度上伤害了大魏皇帝独断专行的权力,可是大魏的老百姓,还是非常认可温若松的。
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上下。
当年大旱三年的时候,温若松也停了三年的俸禄,想方设法的接济老百姓,导致温若松自己都一度吃不饱肚子,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与人民同在。
有一年发大水的时候,温若松可是自掏腰包,极大力度的支援灾后重建。
在庙堂之上当官,温若松对于奸臣,是好不留情的进行打压,对于品德端正的官员,也是毫不留情的提拔。
爱恨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然后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压力。
大魏的皇帝陛下心里有数,知晓温若松所做的事情,有利于大魏社稷,却不利于皇帝本身。
大概,这一辈子,温若松操劳的事情太多了,操的心也太多了,承受的压力也太多了。
就这么陷入了永远的沉睡。
举国上下都在哀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