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洛杉矶的曼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兄弟齐上阵入伍三个兵,洛杉矶的曼玲,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总在追逐“超越”?
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老同学发了条动态:“35岁终于实现了月薪五万的目标,却发现焦虑比工资涨得更快。”配图是深夜办公室的咖啡杯和电脑屏幕的冷光。这条动态让我愣了好久——原来我们总在忙着超越别人、超越过去的自己,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超越之后呢?
一、被“超越”困住的我们
小时候,超越是考试卷上的红分数。我永远记得五年级那次数学考试,我盯着同桌卷子上的98分,攥着自己的95分,手心全是汗。回家路上反复琢磨:“到底是哪道题扣了分?下次怎么超过他?”那时候觉得,超越就是要比别人强,强一分也是胜利。
长大后,这种较劲愈发明显。刷到同龄人升职加薪、结婚生子、环游世界的消息,心里总忍不住对比:“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却还在原地踏步?”社交媒体像个放大镜,把别人的高光时刻无限放大,也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赶。有人为了超越,疯狂加班透支健康;有人为了超越,借钱买超出能力的奢侈品包装自己。我们好像都忘了,最初想要的是什么。
二、真正的超越,藏在“不较劲”里
直到我认识了邻居张姐,才发现超越原来可以换个活法。张姐40岁才开始学烘焙,没报班,就跟着网上教程一点点摸索。一开始烤的蛋糕不是塌腰就是焦糊,可她不急不躁,每次失败都拍照记录,还自嘲是“黑暗料理大师”。
三年过去,她开了间小小的面包店,店里最受欢迎的不是精致的法式甜点,而是带着焦糖色裂纹的“失败蛋糕”。张姐说:“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用非得完美无缺,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就是超越。”她的店没有网红打卡,却总有老顾客带着朋友来,就为了尝尝那份“带着烟火气的进步”。
三、超越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温柔的旅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