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事变血雨:王至诚无声的呐喊,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月的上海,天色如墨,阴云密布。上海,这座曾繁荣热闹的城市,如今却笼罩在一片压抑的阴霾之中。街头巷尾,到处是杜月笙、黄金荣的青红帮和国字号特务们的身影,他们如同黑暗中的幽灵,肆无忌惮地抓捕、杀戮,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恐惧。
无论是总工会会所,还是各区工人纠察队驻所,都在这场血腥的风暴中难以幸免。连同洋行里的华外国军警也成为这场人间地狱的帮凶,他们毫不留情地搜捕着中共和工人,手中抓着的数字超过一千人。这些被捕者被交给蒋司令的军警后,命运无疑已被判定——枪毙、活埋、斩首,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
王至诚站在窗前,俯视上海血流成河的惨象,深感无奈。他是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曾满怀激情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如今却见证着昔日的战友们转瞬间反目成仇,令人心寒。他的心中,不禁泛起深深的焦虑:“蒋司令于四月十二日一手制造的反革命事变越演越烈,我该如何阻止这场悲剧的继续?”
“我该去找谁来干预这一切?”王至诚在心中默念,去请共字号领袖——陈独秀、毛润之、瞿秋白、周恩来等,和蒋司令谈判,岂不是一场鸿门宴?再者,去找那些支持共字号的文艺工作者,比如如胡适、茅盾,恐怕也只是自投罗网……
王至诚反复掂量着怎么办?该去找谁?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个身影,他又想到了国字号内的那些重要人物:于右任、蔡元培、吴稚晖等人来调解。然而,看当前形势的发展,渐渐意识到这些人并非他想象中的良善,而是自身难保,甚至充当了“清党”的帮凶。
蔡元培,一个曾在中国教育界具有崇高威望的人,也是王至诚心中的偶像,他曾倡导“兼蓄并容”的教育理念,为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聘请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而如今的蔡元培却成了反革命大屠杀的总设计师。在王至诚的脑海里渐渐被清除掉。
吴稚晖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文人,曾对慈禧、汪精卫等人毫不留情,而如今却在历史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成为反革命的帮凶。
“我必须采取行动,阻止这一切。”王至诚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决定出面调停国共双方进行一次谈判,然而,这种想法似乎显得过于天真。在他看来,面对蒋司令的强大兵力,自己显得如此渺小。
“或许,我能做的是写一篇文章,揭露蒋司令的罪行。”他心中默念,便提起了毛笔,准备开始书写。然而,在笔尖落下的那一瞬间,他停住了脚步,陷入了沉思:陈独秀、毛润之、鲁迅、胡适等人又将何去何从?王至诚感到一阵无力感袭来。
王至诚立刻写了一封信,希望通过顾顺章、陈赓等特科人员将消息和请求传递给李璜。他的手在纸上游走,字迹虽显得有些急促,却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王至诚心如火焚,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必须寻找几个国共之外的人士,与蒋司令进行直接的谈判。他想到了厉麟似和王光祈,但他们都在远在德国啊,王至诚的心中略感失落。很快又想到了李璜,这位在上海青年党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或许能成为他与蒋司令之间的桥梁。
李璜,一个在年轻一代中颇有声望的名士,或许能成为调解的契机。他决定迅速行动,找到李璜,寻求与蒋司令谈判的可能性。王至诚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尽管前路漫漫,但他知道,唯有行动才是拯救未来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