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5章 追寻革新:文化的呼唤,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29年2月,冬尽春回,积雪初融。王至诚刚打开李苦禅的来信要读,门外“咚咚咚”的敲门声让他警觉地把信收起来,匆匆去开门。
进来的是他的学生田园,面带微笑,略显羞涩。她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他:“先生,我今天去传达室时,看见您爷爷的来信,就特意帮您送过来了。”
王至诚急于阅读信件,心中却感受到田园眼中那脉脉含情的目光,不禁微微一愣。他问:“还有什么事情吗?”
田园站在房间里,打量着四周,满脸红晕,轻声问:“就不能和先生聊聊生活吗?”
王至诚想让她坐下,却忙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师,就听老师的。走吧,别忘了把门带上。”
田园抿嘴一笑,满心不舍地把门“嘭”地一声关上,离去的背影透着几分伤感。
王至诚心中满是急切,回到桌前拆封爷爷的信。信中提到,鉴于他希望去上海文学社团或杂志社任美术编辑的事情,爷爷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情况告知他,望他认真考虑。
信中提到的《南国月刊》和《南国周刊》是中国文艺团体南国社的社刊,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等人均为主要成员,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同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的革命运动”。然而,社团的重点如今却转向田汉编写的话剧演出。
而上海的《文学旬刊》则由周作人、郑振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主张“为人生”的文学理念,意在破除旧派文学的娱乐消遣。可惜,虽然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但它的出版物不过是《时事新报》的副刊。
信中提及的《创造》与《文化批评》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刊物,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皆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然而,如今《创造社》已被国府封闭,《太阳月刊》和《拓荒者》也面临解散的危机。
王至诚怒火中烧,心想:“国府要干什么?这是文化封锁!”他愤怒地把信拍在桌子上,背靠椅子,陷入沉思。那些利于大众和民族的报刊不仅不被支持,甚至要遭到干涉与逼迫,难道真的要让文化的火焰熄灭吗?
他重新翻看信中的内容,看到关于《学衡》月刊的介绍,心中更是愤懑。这份刊物在“学贯中西”和“尊孔读经”的旗帜下,竟然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仿佛是文化的叛徒。他又想到了《语丝》周刊和鲁迅先生,心中一阵波动。
《语丝》周刊是语丝社的主办刊物,聚集了鲁迅、周作人等一批着名作家和学者,主张革命文学。然而,这样的声音在当下却显得孤立无援,尤其是在张作霖查封《语丝》后,形势愈加严峻。
爷爷在信中提到:“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与鲁迅等进步作家将联合组成文化或文学联盟,反击国字号反动派制造的文化‘围剿’。”王至诚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与斗志,但他明白,惹怒蒋司令的风险不容小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