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9章 保护中医: 中医的抗争之声,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至诚和许多中医师下了火车,踏上了上海这座繁华而又复杂的城市。他们刚走进车站的大厅,便看见一位面容和蔼的中年男子,正是闻名遐迩的包识生。
包识生在上海中医界的声望无人能及,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中医药专家和活动家。见到王至诚一行,带他们进入一间小屋,商讨“废止中医案”的应对之法。
包识生,1874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字德逮,因在潮州和汕头开设“耕心堂”药店而声名鹊起。他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中医教育,多次参与宗旨明确的医药联合会和救亡运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今天,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包识生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虽然风餐露宿,他却不显疲态,目光坚定地望着众人。“上海中医协会、神州医药总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以及医界春秋社,都会在六马路仁济堂召开重要会议,商讨对策!”
就在此时,窗外一把飞刀带着纸条突如其来,正好扎在包识生的右手边墙壁上,众人惊愕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包识生镇定自若,取下纸条,匆匆看过:“今天,上海中医界的1000多名医生停诊,数百名药店老板及员工齐聚会议。这是我们向政府表明立场的时刻!”
“着名中医丁仲英、谢利恒等人也开始动员全国,形成了一股力量。我们的声音必须被听到!”包识生顿了顿,环视四周,仿佛在鼓舞每一个人。
王至诚静静地记录着,心中默念着包识生的每一句话。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知道,舆论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他抬头看向包识生,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为中医发声。
王至诚将发表自己文章的报纸一一发给大家,他在报纸上撰文为中医辩护:“中医自有其诊断之法,绝非巫祝之道。余云岫的提案是反动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摧残!”
王至诚的笔锋如刀,字字铿锵,激起了无数中医师的共鸣。中医界开始明确表示,废止中医不仅是对中医的打击,也是对数百万中药从业者生计的威胁。会议的气氛愈发紧张,包识生高举着手,呼吁与会者团结一致:“中医是国医,中华民族的瑰宝,绝不能让它被抹去!”
“我们不仅是在保护中医,更是在保护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位年轻的中医激动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随着会议的深入,王至诚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中医界不仅要面对政府的压力,更要面对来自社会的误解和偏见。他站起身,鼓起勇气提议:“我们需要全国商会联合会、中华国货维持会的支持,尽快召开一个全国会议,形成强大的合力!”
在王至诚的推动下,会议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于3月17日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临时代表大会。就在这一天,中医界将以反对废止中医的声音震撼整个社会。
就在他忙碌的同时,王至诚原本打算赴约见潘玉良,却因缘分巧合,参与了这场运动。他的心中充满激动与紧张,仿佛看到了中医的希望。3月17日,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00多个团体,300余名代表齐聚上海,参与这场反对废除中医的大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